南美乡“坡改梯”改出村民致富路

刊发时间:2017-06-05 A2版  作者:李家赛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家赛)  临翔区南美乡实施农田整治工程以来,荒坡变成了梯田,旱地变成了水田和高质量的农田。古老的拉祜山寨展现出一幅地肥水美的崭新画卷。
  多依村是南美乡典型贫困村,全村305户散居在大山深处,4291亩耕地是远近闻名放不上水的苦荞旱地。多依村穷在水、穷在路。这里的耕地跑水、跑肥、跑土,粮食收成通常是“种一大坡、收一土锅”。如今,通过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项目的实施,多依村穷貌换新颜。
  多依村项目共完成平整土地面积117.06公顷,昔日坡地变成了梯田,新修了田间机耕路12.083千米,让出门不是下坡就是上坡的羊肠小道变为能开着拖拉机去耕作的产业路。新修蓄水池22个,沉砂池21个,架设管道6.284千米,涵洞30个长204米,田间灌溉渠10.0373千米,一个个蓄水池,一条条灌溉渠和机耕路,将深箐泉水引进山寨,引进梯田,让多依村拉祜人的致富梦想变成真实。
  “以前大山上的拉祜人只晓得撒苦荞、点包谷,一年只有半年粮,穷困就像老林深箐中的苦藤总也扯不断。农田整治后,全村种烤烟、蔬菜、油菜、茶园、果园,发展畜牧业,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80元,乡亲们都说田平、路通、水进田,农田整治铺就‘致富路’。”多依村党总支书记罗志雄高兴地说。
  农田整治项目在南美乡实施以来,临翔区把中低产田的改造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高原生态农业为核心,充分发挥“高山净土”的生态优势,全力打造南美乡生态绿色农业品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与农村引水安全工程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铺筑硬化村间和田间道路,改善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促进新农村建设。2016年底,全乡1022户拉祜人全部入住具有拉祜特色的抗震安居房;完成了32.4千米的西山线公路建设;完成25条29.85千米的村内硬板路建设,新建设12条22.9千米产业路,实现了85%村组道路硬化,100%农田机耕路全覆盖,实施24件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为3686人解决了饮水难问题。设施配套齐全的土地,吸引了众多种植大户和企业入驻南美乡,与农户协商转租土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全乡“烤烟、豌豆、茶叶、核桃、畜牧业”五大产业得到提质增效,201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3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19元。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59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南美乡“坡改梯”改出村民致富路

刊发时间:2017-06-05 A2版  作者:李家赛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家赛)  临翔区南美乡实施农田整治工程以来,荒坡变成了梯田,旱地变成了水田和高质量的农田。古老的拉祜山寨展现出一幅地肥水美的崭新画卷。
  多依村是南美乡典型贫困村,全村305户散居在大山深处,4291亩耕地是远近闻名放不上水的苦荞旱地。多依村穷在水、穷在路。这里的耕地跑水、跑肥、跑土,粮食收成通常是“种一大坡、收一土锅”。如今,通过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项目的实施,多依村穷貌换新颜。
  多依村项目共完成平整土地面积117.06公顷,昔日坡地变成了梯田,新修了田间机耕路12.083千米,让出门不是下坡就是上坡的羊肠小道变为能开着拖拉机去耕作的产业路。新修蓄水池22个,沉砂池21个,架设管道6.284千米,涵洞30个长204米,田间灌溉渠10.0373千米,一个个蓄水池,一条条灌溉渠和机耕路,将深箐泉水引进山寨,引进梯田,让多依村拉祜人的致富梦想变成真实。
  “以前大山上的拉祜人只晓得撒苦荞、点包谷,一年只有半年粮,穷困就像老林深箐中的苦藤总也扯不断。农田整治后,全村种烤烟、蔬菜、油菜、茶园、果园,发展畜牧业,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80元,乡亲们都说田平、路通、水进田,农田整治铺就‘致富路’。”多依村党总支书记罗志雄高兴地说。
  农田整治项目在南美乡实施以来,临翔区把中低产田的改造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高原生态农业为核心,充分发挥“高山净土”的生态优势,全力打造南美乡生态绿色农业品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与农村引水安全工程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铺筑硬化村间和田间道路,改善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促进新农村建设。2016年底,全乡1022户拉祜人全部入住具有拉祜特色的抗震安居房;完成了32.4千米的西山线公路建设;完成25条29.85千米的村内硬板路建设,新建设12条22.9千米产业路,实现了85%村组道路硬化,100%农田机耕路全覆盖,实施24件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为3686人解决了饮水难问题。设施配套齐全的土地,吸引了众多种植大户和企业入驻南美乡,与农户协商转租土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全乡“烤烟、豌豆、茶叶、核桃、畜牧业”五大产业得到提质增效,201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3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