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高开高走”

刊发时间:2017-06-09 A1版  作者:张伟锋 李天安

开辟新思路 探索新路径

临沧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高开高走”

  本报讯 (记者 张伟锋 通讯员 李天安)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重点产业,聚焦重点区域,聚力重大项目,全力以赴“招大商、招好商”,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高开高走”,切实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思路,打牢招商工作基础。深入研究分析全市产业发展和产业招商现状,科学谋划招商引资工作,邀请专业机构参与编制完成《临沧市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与大项目支撑研究》和《临沧市招商引资“十三五”规划》。拍摄制作招商引资专题宣传片《临沧之约》,精心设计制作招商专题宣传推介品,并在相关媒体平台和推介活动中推出,提高招商宣传推介实效。启动“招商项目库”“企业信息库”及办公自动化、业务模块化、招商网络化系统开发工作,对临沧招商网、临沧招商微信平台进行升级和改造,建立客商VIP室,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工作宣传服务平台。
  立足产业,加大项目开发力度。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围绕生物产业和食品制造业、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以锗为主的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现代物流和信息产业、以外向型轻纺为主的制造业等六大产业,突出食品、药品、轻纺、机械制造四大重点,积极探索市场化开发机制,完成200个重点项目、100个龙头项目的精准开发和深度包装,编印全新的《临沧投资指南》《临沧市招商引资重点推介项目册》《临沧市PPP招商项目册》。目前,全市已建立“可推介、可洽谈、可落地”的“四个一批”项目库,其中,重点推介项目338个,续建项目735个,在建项目88个,竣工投产项目126个,储备项目1151个。
  精心组织,大力开展招商活动。瞄准重点区域,主动出击,先后赴北京、天津、河北、杭州、苏州、广州、广西、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开展招商活动,重点对接高原特色农业、食品加工、药品加工、轻工业、PPP融资等适合临沧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和项目。1至5月,全市累计开展外出招商活动18场次(其中市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5场次),对接企业88户,对接项目60个。
  务实高效,精心做好考察服务。针对企业和客商投资特点,认真做好接待服务和跟踪落实,先后对接中国绿地博大绿泽集团有限公司、亚洲财富论坛、中建二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四局、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和成投资集团、中渔远洋、北京邦泰集团、中国电建、太平洋建设集团、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深圳金砖城市先导基金管理公司、上海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路桥集团等来临沧考察。1至5月,累计前来临沧各县(区)、临沧边合区、临沧工业园区考察企业557户,客商826人,考察洽谈项目384个,其中,已签约项目19个,协议资金75.8334亿元。
  高位推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外出招商,亲自会见重要客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不定期听取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招商,亲自推动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市招商委作用,重新调整充实市招商委组成部门,成员由原来的14个部门扩大到38个部门;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流程,补齐项目开发、落地服务不足的短板,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推介签约—落地服务—运营统计”全流程再造,运用现代化手段精细化管理、注重实效,实现精准招商。
  补齐短板,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和“两证整合”改革,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累计取消、下放、合并、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06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26.6%。对招商涉及的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在落实现有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新的专项政策,在项目报批、用地、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扶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弘扬“临沧作风”,加大对“庸、懒、散”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服务效能和办事效率。积极构建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好环境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成长、经济发展,打造投资兴业和资金人才汇集洼地。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60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临沧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高开高走”

刊发时间:2017-06-09 A1版  作者:张伟锋 李天安 【字体:大 中 小】

开辟新思路 探索新路径

临沧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高开高走”

  本报讯 (记者 张伟锋 通讯员 李天安)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重点产业,聚焦重点区域,聚力重大项目,全力以赴“招大商、招好商”,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高开高走”,切实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思路,打牢招商工作基础。深入研究分析全市产业发展和产业招商现状,科学谋划招商引资工作,邀请专业机构参与编制完成《临沧市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与大项目支撑研究》和《临沧市招商引资“十三五”规划》。拍摄制作招商引资专题宣传片《临沧之约》,精心设计制作招商专题宣传推介品,并在相关媒体平台和推介活动中推出,提高招商宣传推介实效。启动“招商项目库”“企业信息库”及办公自动化、业务模块化、招商网络化系统开发工作,对临沧招商网、临沧招商微信平台进行升级和改造,建立客商VIP室,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工作宣传服务平台。
  立足产业,加大项目开发力度。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围绕生物产业和食品制造业、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以锗为主的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现代物流和信息产业、以外向型轻纺为主的制造业等六大产业,突出食品、药品、轻纺、机械制造四大重点,积极探索市场化开发机制,完成200个重点项目、100个龙头项目的精准开发和深度包装,编印全新的《临沧投资指南》《临沧市招商引资重点推介项目册》《临沧市PPP招商项目册》。目前,全市已建立“可推介、可洽谈、可落地”的“四个一批”项目库,其中,重点推介项目338个,续建项目735个,在建项目88个,竣工投产项目126个,储备项目1151个。
  精心组织,大力开展招商活动。瞄准重点区域,主动出击,先后赴北京、天津、河北、杭州、苏州、广州、广西、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开展招商活动,重点对接高原特色农业、食品加工、药品加工、轻工业、PPP融资等适合临沧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和项目。1至5月,全市累计开展外出招商活动18场次(其中市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5场次),对接企业88户,对接项目60个。
  务实高效,精心做好考察服务。针对企业和客商投资特点,认真做好接待服务和跟踪落实,先后对接中国绿地博大绿泽集团有限公司、亚洲财富论坛、中建二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四局、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和成投资集团、中渔远洋、北京邦泰集团、中国电建、太平洋建设集团、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深圳金砖城市先导基金管理公司、上海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路桥集团等来临沧考察。1至5月,累计前来临沧各县(区)、临沧边合区、临沧工业园区考察企业557户,客商826人,考察洽谈项目384个,其中,已签约项目19个,协议资金75.8334亿元。
  高位推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外出招商,亲自会见重要客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不定期听取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招商,亲自推动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市招商委作用,重新调整充实市招商委组成部门,成员由原来的14个部门扩大到38个部门;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流程,补齐项目开发、落地服务不足的短板,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推介签约—落地服务—运营统计”全流程再造,运用现代化手段精细化管理、注重实效,实现精准招商。
  补齐短板,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和“两证整合”改革,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累计取消、下放、合并、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06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26.6%。对招商涉及的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在落实现有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新的专项政策,在项目报批、用地、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扶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弘扬“临沧作风”,加大对“庸、懒、散”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服务效能和办事效率。积极构建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好环境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成长、经济发展,打造投资兴业和资金人才汇集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