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朱家花园

刊发时间:2017-06-11 A3版  作者:罗文菊

  到了建水,怎能错过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的朱家花园呢?

  远远望去,一组青砖黛瓦的清代建筑群映入眼帘。走进朱家花园,用阿房宫的“五步一楼,十步一景”形容也不为过,无论是建筑特点,内景布置,还是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精雕细琢过的。此时此景,大多数人都会感慨作为私宅的朱家花园的气势宏伟、匠心独运,朱家财力之雄厚、朱家人之显贵。

  这或许是许多到过朱家花园的人大体印象吧。

  随着黄昏降临,游客们渐渐少了,喧嚣了一天的朱家花园终于归于平静。独自走在古朴雅致的朱家大宅里,远离了车水马龙的喧嚣,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了,漫步在这里,感受着朱家当年的繁荣,这时,你所看到的朱家花园,又是另一番景象:上灯了,隐约中,朱老爷在书房看公文,女眷们在闺房里读书、做女工,也许是《红楼梦》吧。步入中门,一面透空花墙迎面而来,与白天看到的精美绝伦所不同,此时所看到花墙,上面开了一道月宫门,正上方有四个字“循规蹈矩”,背面则是“谨言慎行”。这也许是朱家所恪守的家规,或者是家训之类的东西。进门时的“循规蹈矩”,也许是在提醒朱家人,无论你在外面当多大的官,有多么风光,回到了朱家,就要遵守朱家的家教礼法,或者是在提醒朱家的下人要遵守主人定下的规矩,打理生意的人要恪守为商之道……出门时抬头看见的则是“谨言慎行”四个字,其用意或许是在提醒朱家的子孙,要出门了,要谨言慎行,云云。一路走来,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朱家宗祠,朱氏宗祠也是一套三进院落,在墙壁上刻着五百多字的“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虽不是朱家自创的,但是,既然朱家选择了刻在宗祠的墙上,想必朱家希望像“朱子家训”那样立身处世。其内容也不简单,短短五百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就拿其中的“勿饮过量之酒”“经书不可不读”来说,说的都是些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面对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身为“饮食男女”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克制自己,做到吃“七八分饱”,饭后面对一堆的零食,能否做到“不时不食”,而当时的朱家,也许已经意识到了现代人所追求的健康层次的东西了。

  想必每个家族在选择以什么作为家规家训,更多的是与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处于物资匮乏的年代,家训一般是与“节俭”之类有关,处于“家书抵万金”的年代,或许是与“平安、和平”等有关。朱家选择了“循规蹈矩”“谨言慎行”《朱子家训》等也或许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吧。历史上的朱家,家底殷实,既做茶叶、丝绸、锡矿等生意,是滇南的首富,又做官。以做生意走上中兴之路的朱家,自然懂得要恪守为商之道,其家族核心人物朱朝瑛走的是仕途之路,深知官场上更是需要谨言慎行。几经起落的朱家,也许更懂得“循规蹈矩”“谨言慎行”的真谛,也更懂得养生、读书的难能可贵。

  身在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和军阀混战的朱家人,只是历史的一个缩影,时代决定了朱家再怎么循规蹈矩、谨言慎行,也逃不出时代的命运,最终在其核心人物朱朝瑛客死他乡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他们家“循规蹈矩”“谨言慎行”“食不可过贪”等家训,在当下仍然具有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回望历史,因不遵守“循规蹈矩”“谨言慎行”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人比比皆是:杨修之死便是典型。在现实生活中,“祸从口出”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从教训中吸取经验。在这个“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的时代,需要人们谨言慎行。在工作中,我们既要做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同时,也要谨防成为杨修那样的人,所以需要我们谨言慎行。党员干部要遵守《党章》《准则》和《条例》,要循规蹈矩。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要遵守行规……对人如此,对于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一个国家,在发表言论的时候,在决策的时候,同样需要“谨言慎行”,面对各种挑战时 ,要遵守国际公约,做到“循规蹈矩”,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负责。众所周知,美国称霸世界后,“一人独大”,所奉行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到处充当世界“裁判长”,在不了解各国国情下,对世界各国的人权问题评头论足,大肆宣扬,对主权问题横加干涉,对地缘上有冲突的国家“煽风点火”;而中国强大后,提出的是合作共赢的、被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战略。虽然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历史、风土、社会条件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性格及相应的文明形态,但是,在对外发表言论、做出重大决策时,同样需要做到 “谨言慎行”和“循规蹈矩”。

  历经百年沧桑的朱家花园现如今还能焕发勃勃生机,这应该与其文化的厚重有关吧!在这里,你一低眉,一抬头,都能了解一段朱家的历史。正如朱家花园简介所说的那样:“朱家花园的每一片砖瓦,每一幅字画都在透露着这个家族内心的秘密。所有富有寓意的精妙绝伦的门窗雕花,让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一个家族在传统的道德礼仪下面,那颗丰富而深厚的内心,那种宝贵、神圣而传统的坚持。”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60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走进朱家花园

刊发时间:2017-06-11 A3版  作者:罗文菊 【字体:大 中 小】

  到了建水,怎能错过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的朱家花园呢?

  远远望去,一组青砖黛瓦的清代建筑群映入眼帘。走进朱家花园,用阿房宫的“五步一楼,十步一景”形容也不为过,无论是建筑特点,内景布置,还是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精雕细琢过的。此时此景,大多数人都会感慨作为私宅的朱家花园的气势宏伟、匠心独运,朱家财力之雄厚、朱家人之显贵。

  这或许是许多到过朱家花园的人大体印象吧。

  随着黄昏降临,游客们渐渐少了,喧嚣了一天的朱家花园终于归于平静。独自走在古朴雅致的朱家大宅里,远离了车水马龙的喧嚣,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了,漫步在这里,感受着朱家当年的繁荣,这时,你所看到的朱家花园,又是另一番景象:上灯了,隐约中,朱老爷在书房看公文,女眷们在闺房里读书、做女工,也许是《红楼梦》吧。步入中门,一面透空花墙迎面而来,与白天看到的精美绝伦所不同,此时所看到花墙,上面开了一道月宫门,正上方有四个字“循规蹈矩”,背面则是“谨言慎行”。这也许是朱家所恪守的家规,或者是家训之类的东西。进门时的“循规蹈矩”,也许是在提醒朱家人,无论你在外面当多大的官,有多么风光,回到了朱家,就要遵守朱家的家教礼法,或者是在提醒朱家的下人要遵守主人定下的规矩,打理生意的人要恪守为商之道……出门时抬头看见的则是“谨言慎行”四个字,其用意或许是在提醒朱家的子孙,要出门了,要谨言慎行,云云。一路走来,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朱家宗祠,朱氏宗祠也是一套三进院落,在墙壁上刻着五百多字的“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虽不是朱家自创的,但是,既然朱家选择了刻在宗祠的墙上,想必朱家希望像“朱子家训”那样立身处世。其内容也不简单,短短五百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就拿其中的“勿饮过量之酒”“经书不可不读”来说,说的都是些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面对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身为“饮食男女”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克制自己,做到吃“七八分饱”,饭后面对一堆的零食,能否做到“不时不食”,而当时的朱家,也许已经意识到了现代人所追求的健康层次的东西了。

  想必每个家族在选择以什么作为家规家训,更多的是与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处于物资匮乏的年代,家训一般是与“节俭”之类有关,处于“家书抵万金”的年代,或许是与“平安、和平”等有关。朱家选择了“循规蹈矩”“谨言慎行”《朱子家训》等也或许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吧。历史上的朱家,家底殷实,既做茶叶、丝绸、锡矿等生意,是滇南的首富,又做官。以做生意走上中兴之路的朱家,自然懂得要恪守为商之道,其家族核心人物朱朝瑛走的是仕途之路,深知官场上更是需要谨言慎行。几经起落的朱家,也许更懂得“循规蹈矩”“谨言慎行”的真谛,也更懂得养生、读书的难能可贵。

  身在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和军阀混战的朱家人,只是历史的一个缩影,时代决定了朱家再怎么循规蹈矩、谨言慎行,也逃不出时代的命运,最终在其核心人物朱朝瑛客死他乡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他们家“循规蹈矩”“谨言慎行”“食不可过贪”等家训,在当下仍然具有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回望历史,因不遵守“循规蹈矩”“谨言慎行”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人比比皆是:杨修之死便是典型。在现实生活中,“祸从口出”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从教训中吸取经验。在这个“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的时代,需要人们谨言慎行。在工作中,我们既要做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同时,也要谨防成为杨修那样的人,所以需要我们谨言慎行。党员干部要遵守《党章》《准则》和《条例》,要循规蹈矩。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要遵守行规……对人如此,对于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一个国家,在发表言论的时候,在决策的时候,同样需要“谨言慎行”,面对各种挑战时 ,要遵守国际公约,做到“循规蹈矩”,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负责。众所周知,美国称霸世界后,“一人独大”,所奉行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到处充当世界“裁判长”,在不了解各国国情下,对世界各国的人权问题评头论足,大肆宣扬,对主权问题横加干涉,对地缘上有冲突的国家“煽风点火”;而中国强大后,提出的是合作共赢的、被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战略。虽然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历史、风土、社会条件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性格及相应的文明形态,但是,在对外发表言论、做出重大决策时,同样需要做到 “谨言慎行”和“循规蹈矩”。

  历经百年沧桑的朱家花园现如今还能焕发勃勃生机,这应该与其文化的厚重有关吧!在这里,你一低眉,一抬头,都能了解一段朱家的历史。正如朱家花园简介所说的那样:“朱家花园的每一片砖瓦,每一幅字画都在透露着这个家族内心的秘密。所有富有寓意的精妙绝伦的门窗雕花,让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一个家族在传统的道德礼仪下面,那颗丰富而深厚的内心,那种宝贵、神圣而传统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