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电影

刊发时间:2017-06-18 A3版  作者:庄文勤

  放电影的消息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寂静的乡村瞬间被闹得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有人说是《黄英姑》、有人说是《少林寺》、有人说是《南征北战》,反正每一次放电影,都会有若干个版本,都会让消息成为飞翔的鸟儿,飞遍邻里乡村,甚至翻山越岭,隔河过水,让地里干活的、学校念书的、山上放牛的心扑腾起来,为一场电影的到来而激情澎湃。
  炊烟散落成诗行,鸡鸭正入笼思考,山稳如石,天稳如画,天边淡淡浮现了一轮弯弯的月影,瘦比黄花。黄牛的身后,牧童阅读着希望。锄头已靠放在墙角,锅灶支撑着乡村简单的晚餐。
  夜幕降临,男女老少,都借着月光,或打着手电,或摸黑赶路,三五成群,急匆匆从四面八方向电影放映场汇集。乡村电影,场子选择在平坦开阔的学校操场,可容纳千人。银幕四边深蓝,中间雪白,四个角分别留有圆眼好串绳子,绳子牢牢地拴在事先立起的两根木柱上,高音喇叭反复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歌声响彻夜空,催促着人们加快步伐赶往灯光明亮的电影场。远道而来的飞蛾,也奋不顾身地在亮得刺眼的放影灯周围出尽风头,调试光柱的荧幕上,闪过姿势各异的人影、手影,将看电影的气氛捣鼓得越来越浓烈。
  先到的村民都早已占好了有利位置,有的画着圆圈,有的用櫈子占着。最好的位置,当然是在放影机周围,坐在那里,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飘然,特别是换片的时候,灯光骤亮,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有万众瞩目的得意。远道赶来的邻村村民,只有站着看,也有的干脆跑到银幕的背面看,虽然看起来有些别扭,但总比什么也看不到强。
  放映之前的等待是漫长的,大队干部千篇一律的趁此机会向社员们进行宣传教育,大讲形式报告,三五分钟还好,大家还能听下去,时间一长,没有人有耐心听说教,有人高声喊:“放电影!放电影!”喊声一出口,立即有人附合,电影场上的人群一齐高喊。村干部被喊得有些急,头上冒出了汗,大部分时候都是草草收场。主片上映之前,都要加影片,不是农业科教片,就是木偶片,木偶片里的人物动作,说话腔调,总能被我们模仿得惟妙惟肖。
  电影上映,影片像一根魔法棒,鼓荡着我们一起心潮澎湃,一起横眉冷对,一起心急如焚。思绪在夜色中沉静,心情随着剧情搅得人心翻腾,银幕上悲伤,人们就跟着泪流满面,银幕上喜庆,人们就跟着喜笑颜开。再复杂的剧情,都被我们诠释成好人和坏人,再精彩的故事,都被我们简单成好人战胜邪恶的胜利。几千只眼睛一起聚焦那不大的银幕,没有人管理,没有人维持秩序,但却没有一点骚动,也没有一点声音。最爱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上甘岭》《英雄儿女》《洪湖赤卫队》等战斗故事片,特别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在电影一开始,银幕上就出现一个闪耀着金光的五角星,听着激昂的《解放军进行曲》,精神就会特别地振奋。最不喜欢外国影片,看不懂高鼻蓝眼的剧中人是好人和坏人,总把长长的一个人名念成三四个人。
  有时也到邻村去看电影,那时,公社一台电影机,各村循环播放,一场电影,我们能连续看几个村,看一样的内容,看一样的情节,有的情节我们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其中的人物对话我们能一字不漏的背下,片中的歌曲我们唱得悦耳动听,我们的情感一次又一次随着情节跌宕起伏。
  那时,电影是乡村人的精神兴奋剂,是乡村文化生活的调味品,更是滋生爱情的天堂。小伙子总是渴望通过看电影这样的时机,引起本村或者邻村同龄女孩的垂青,女孩子总希望在这样的场所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乡里人思想保守,同村邻村或三里五村的男女青年,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段,不像城里人可以自由见面,自由恋爱,单独接触的机会多,只能利用看电影或赶集的机会才能单独见上一面,放映结束,是意中人幽会的好时机,比较时尚、思想解放的恋人,才会趁此机会拉拉手,说些悄悄话,甚至亲亲嘴。有的看一会儿电影就换一个地方,心思全然不在电影上,在人群中四处溜达,电影还没有过半,人已经走了大半。年轻人总与最爱的人辟一处清幽之地携手与共,揽一抹月光觥筹交错,享受着彼此的心跳味道,让爱的气息在这里肆意弥漫。
  电影结束,人们还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中,七嘴八舌细细地嚼,面红耳赤的评头论足,把电影惹出的爱和恨,情和仇全都倾吐给包容而又温柔的夜色……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61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乡村电影

刊发时间:2017-06-18 A3版  作者:庄文勤 【字体:大 中 小】

  放电影的消息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寂静的乡村瞬间被闹得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有人说是《黄英姑》、有人说是《少林寺》、有人说是《南征北战》,反正每一次放电影,都会有若干个版本,都会让消息成为飞翔的鸟儿,飞遍邻里乡村,甚至翻山越岭,隔河过水,让地里干活的、学校念书的、山上放牛的心扑腾起来,为一场电影的到来而激情澎湃。
  炊烟散落成诗行,鸡鸭正入笼思考,山稳如石,天稳如画,天边淡淡浮现了一轮弯弯的月影,瘦比黄花。黄牛的身后,牧童阅读着希望。锄头已靠放在墙角,锅灶支撑着乡村简单的晚餐。
  夜幕降临,男女老少,都借着月光,或打着手电,或摸黑赶路,三五成群,急匆匆从四面八方向电影放映场汇集。乡村电影,场子选择在平坦开阔的学校操场,可容纳千人。银幕四边深蓝,中间雪白,四个角分别留有圆眼好串绳子,绳子牢牢地拴在事先立起的两根木柱上,高音喇叭反复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歌声响彻夜空,催促着人们加快步伐赶往灯光明亮的电影场。远道而来的飞蛾,也奋不顾身地在亮得刺眼的放影灯周围出尽风头,调试光柱的荧幕上,闪过姿势各异的人影、手影,将看电影的气氛捣鼓得越来越浓烈。
  先到的村民都早已占好了有利位置,有的画着圆圈,有的用櫈子占着。最好的位置,当然是在放影机周围,坐在那里,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飘然,特别是换片的时候,灯光骤亮,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有万众瞩目的得意。远道赶来的邻村村民,只有站着看,也有的干脆跑到银幕的背面看,虽然看起来有些别扭,但总比什么也看不到强。
  放映之前的等待是漫长的,大队干部千篇一律的趁此机会向社员们进行宣传教育,大讲形式报告,三五分钟还好,大家还能听下去,时间一长,没有人有耐心听说教,有人高声喊:“放电影!放电影!”喊声一出口,立即有人附合,电影场上的人群一齐高喊。村干部被喊得有些急,头上冒出了汗,大部分时候都是草草收场。主片上映之前,都要加影片,不是农业科教片,就是木偶片,木偶片里的人物动作,说话腔调,总能被我们模仿得惟妙惟肖。
  电影上映,影片像一根魔法棒,鼓荡着我们一起心潮澎湃,一起横眉冷对,一起心急如焚。思绪在夜色中沉静,心情随着剧情搅得人心翻腾,银幕上悲伤,人们就跟着泪流满面,银幕上喜庆,人们就跟着喜笑颜开。再复杂的剧情,都被我们诠释成好人和坏人,再精彩的故事,都被我们简单成好人战胜邪恶的胜利。几千只眼睛一起聚焦那不大的银幕,没有人管理,没有人维持秩序,但却没有一点骚动,也没有一点声音。最爱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上甘岭》《英雄儿女》《洪湖赤卫队》等战斗故事片,特别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在电影一开始,银幕上就出现一个闪耀着金光的五角星,听着激昂的《解放军进行曲》,精神就会特别地振奋。最不喜欢外国影片,看不懂高鼻蓝眼的剧中人是好人和坏人,总把长长的一个人名念成三四个人。
  有时也到邻村去看电影,那时,公社一台电影机,各村循环播放,一场电影,我们能连续看几个村,看一样的内容,看一样的情节,有的情节我们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其中的人物对话我们能一字不漏的背下,片中的歌曲我们唱得悦耳动听,我们的情感一次又一次随着情节跌宕起伏。
  那时,电影是乡村人的精神兴奋剂,是乡村文化生活的调味品,更是滋生爱情的天堂。小伙子总是渴望通过看电影这样的时机,引起本村或者邻村同龄女孩的垂青,女孩子总希望在这样的场所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乡里人思想保守,同村邻村或三里五村的男女青年,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段,不像城里人可以自由见面,自由恋爱,单独接触的机会多,只能利用看电影或赶集的机会才能单独见上一面,放映结束,是意中人幽会的好时机,比较时尚、思想解放的恋人,才会趁此机会拉拉手,说些悄悄话,甚至亲亲嘴。有的看一会儿电影就换一个地方,心思全然不在电影上,在人群中四处溜达,电影还没有过半,人已经走了大半。年轻人总与最爱的人辟一处清幽之地携手与共,揽一抹月光觥筹交错,享受着彼此的心跳味道,让爱的气息在这里肆意弥漫。
  电影结束,人们还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中,七嘴八舌细细地嚼,面红耳赤的评头论足,把电影惹出的爱和恨,情和仇全都倾吐给包容而又温柔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