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每次听到筷子兄弟的《父亲》,再配着那感人的画面,我总是会抑制不住的泪奔。我一次次地想起小时候坐在父亲单车后座上,与他去街上卖酒的日子,父亲坎坷而又艰难的一生也一一浮现在眼前……
父亲是个遗腹子,生于1950年,属虎,相书上说属虎的人命硬。这一年,云南和平解放,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农村的贫困自不必过多贅述。为了让家人吃上一顿饱饭,爷爷与同族兄弟到邻村去抢劫了一次粮食。不久,同族兄弟因抢劫之事被邻村人认出,竟然密谋一起杀死爷爷,而后把抢粮的全部罪责推给了被杀的爷爷,当时爷爷年仅29岁,奶奶正怀着父亲。几个月后,父亲出生了,奶奶带着三子一女和太祖母过着更加艰难的生活。日子太过困苦的时候,奶奶有意将刚出生的父亲送人,以此可换来一袋粮食暂渡难关。当时大伯仅有九岁,却意识到爷爷已经惨死,他从此再没有机会有弟弟妹妹了,于是坚决要求奶奶留下父亲,奶奶最终还是不忍心将父亲送走,于是孤儿寡母艰辛度日。
爷爷死时,奶奶才32岁,是个小脚妇女,可还是不得不认命地母兼父职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从此,三寸金莲的奶奶白天下地做农活,晚上则在油灯下纺线织布赚取零用。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伯年纪虽小,却也尽可能地帮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减轻奶奶的一点点负担,才十二、三岁就和村上的大人们挑篾器到城里去卖,小小的身板挑着大大的簸箕,走十多小时的山路,往往到城里时,簸箕边已被磨损,只能重编才能卖出换来盐巴、大米等生活必需品,姑妈和二伯主要照顾尚在襁褓中的父亲。日子虽然清贫,可相互依靠,彼此扶持,父亲在亲人的疼爱下慢慢长大,并于1973年与母亲结婚成家。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1978年至1984年,哥哥、我、弟妹相继出生,大伯与父亲按照农村习俗分家单过,父亲母亲正式开始了我们家的奋斗之路。可是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1985年大伯身亡,奶奶不能接受白发人再送黑发人,迅速苍老衰朽。几个月后,大伯唯一的血脉堂妹出生,父亲既感于大伯的养育之恩,也怜惜堂妹与自己一样的遗腹子身世,于是视堂妹如亲生子女般疼爱,其实我们小时候甚至认为父亲爱堂妹甚过爱我们兄妹。只是父亲从此担负的担子也更重了,他和母亲的一生辛劳就为养育我们兄妹五人和赡养两历丧子之痛的奶奶。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学会了酿酒手艺,母亲是非常勤劳能干的农村妇女,他们总是利用农闲时间酿酒,赶集天拿到街上去卖,酿酒后剩余的残渣用来喂猪,有些时候还制作面条、加工茶叶等等,反正小时候的我从没见过父亲和母亲能闲下来。闻着醉人的酒香、麦香,听着鸡鸣狗叫猪哼声,我们慢慢长大了,兄妹五人的学费、生活费像一座山似的逐渐压弯了父亲挺直的脊梁。1995年,哥哥和我同时考上高中,而那一年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茶叶价格非常的低,新鲜茶叶仅二、三毛钱一市斤,好好的猪突然病死大半,家中境况一日比一日艰难。可是父亲却从未放弃过供我们读书的决心,他说只要我们努力,用心读书,其他的由他来想办法,可我也知道就是从那时起,家里开始有了负债。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哥哥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武汉理工大学,我虽然差哥哥一大截,可也考上了省城昆明的一所专科学校,面对当时那天文数字似的学费,父亲的头发都愁白了。家中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耕牛、面条机、揉茶机、小钢磨等等,一切能变成我和哥哥学费、生活费的东西。除此之外,父亲还多方奔走,借了一部分高利贷,总算让我和哥哥顺利入学,只不过那以后的家可真谓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了。也因此,妹妹才小学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到一个堂叔家当保姆,对妹妹父亲一直很内疚自责,这也成为父亲的藏在心底的痛,现在每每和我们说起妹妹,都会一再要求我们对妹妹要谦让,妹妹有难处要竭尽全力的帮助。其实父亲可能不知道,他对大伯的尊敬和对堂妹的疼爱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兄妹了,所以我们兄妹五人的团结友爱之情在村中也令亲邻羡慕万分。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2000年7月我大学毕业,父亲的负担总算有所减轻,我带着弟弟、堂妹到我任教的学校读初中,每个月尽可能地省300元钱寄给哥哥,与其他同事相比,我虽然已经有了工资,可真的是困窘至极,也是到这时,我才能真正体会到父亲供我们读书时的困难艰辛。好在困难总是暂时的,2002年哥哥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我和哥哥正式接过父亲供子女读书的担子,继续供弟弟和堂妹读书,父亲总算可以轻松的喘口气、缓缓神了。2007年奶奶去世,享年90岁,这在农村已是难得的寿圆了。2008年,最后一个在读的弟弟也终于毕业,我们读大学时欠下的债务也全部还清。妹妹、堂妹、我相继结婚成家,父亲又开始操心起哥哥、弟弟的婚事来,我不得不感叹为人父母,真的是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亲的头发更加花白了,白发越来越多,黑发越来越少。偶尔发现他的牙齿又有补过的痕迹了,到城里来看我们时带他去街上,感觉他面对来来往往的车辆总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虽然我也知道生老病死是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可面对这一切我却感到一种无能为力的心酸与心痛,只能在心中暗暗祈祷父亲身体健康,开心幸福地安度他的晚年生活。
回忆父亲这60多年来的经历,我发现父亲身上有着许多现代人不能相比的优秀品德:正直、善良、宽容等等。记得大伯去世后,父亲兄妹四人就只剩他和姑妈了,所以姑妈家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去承担、去解决。不得不承认,姑妈家大表哥读大学也是在父亲的帮助下才能顺利完成的。孩提时,父亲也会给我们讲爷爷、二伯的事情,当然也会提到是谁谁谁主谋、参与,当中有些人现在也还健在。可是父亲在讲完这些事的时候,都会跟我们强调这些事其实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要去记恨那些乡邻,他们只是错在愚昧而又自私。还一再要求我们在路上遇到他们时仍然要礼貌地问好,他们来家里串门的时候也要热情招待,过去的都过去了,不要让它再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在父亲大多时侯都是一个人在老家,我们每次回家给他带的各种食物,他都会约那些曾经有过仇恨的叔伯们来分享,我们兄妹都不得不感叹他的善良与宽容,常人难及一二。
在我的认知中,父亲这一生中也有缺点,而且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个缺点,那就是他爱喝酒,尤其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他偶尔会因喝醉发脾气,那时的我因不理解他还会和他针锋相对,甚至对他酒后发脾气的行为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只是现在想来父亲其实那时应该是负担太重,又没人能够理解与体谅,于是只能以喝酒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苦闷,着实不易。现如今父亲已经很少会喝醉了,偶尔我们劝他少喝酒时,他还是会说他煮了三十年的酒,他心里有谱让我们别担心。
“感谢一路上有你”。今天终于把一直以来想对父亲说的话,以这样的方式抒发出来。农村孩子,不擅长用煽情的语言来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可是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男人,一定是父亲。
父爱如山,如山父爱,就在一朝一夕,一粥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