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快乐成长”

——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用爱温暖在校学生
刊发时间:2017-06-22 A3版  作者:许灵锋 华双喜

  “每逢节假日,社会上的许多爱心人士都会来看望我们,让我们感觉到心里暖暖的。”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如是说。
  近年来,凤庆县特殊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让每一棵残疾的幼苗绽放出生命的新绿,让这些特殊的生命和其他健全的生命一样精彩。教育和培养一个特殊儿童等于解放一个家庭,该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校五年来,在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帮助下,这里成为了提升特殊儿童幸福感的温馨家园。
  今年19岁学生小杨,进入特殊教育学校这一温馨家园已经有5年时间了。5年来,他对绘画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几乎都在画室里用五彩的画笔勾勒属于自己的梦想。为此,他和其他几个同样爱好画画的学生组成了学校的绘画兴趣组,他们的作品被张贴在学校的文化走廊,有的作品还被送至高一级的评选机构参赛。
  最大限度地发挥残疾儿童的潜能,帮他们治疗或补偿缺陷,使他们在身体、行为、认知、情绪上能够基本适应社会。本着这一宗旨,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把101名智障、聋哑、肢残、弱视等残疾少年儿童学生分成7个教学班,学校教学以康复为基础、育人为根本、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努力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品质,让他们将来能够成为残而有为的劳动者。经过几年的教育培养,学校先后有多名学生入选省残运会集训,学校舞蹈队的演出一次次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为满足特殊儿童学习的需要,学校还精心配置情景教室、心理康复室、康复训练室等各种功能室,并将16位教师轮流送至南京、昆明等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一般校园不同的是,这些孩子的特殊性各不相同,自理能力也就各不相同,且他们当中大多是寄宿制,有的孩子长期住校,学期结束才回家。特殊学校的老师们必须轮流24小时值守在校园,照顾好特殊儿童的衣食起居。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这些特殊孩子的幸福感大大提升。“我来到这所学校上学5年了,每一天,老师都像爸爸妈妈一样为我们操劳,我们在这里快乐成长。”一名学生说。
  除了浓浓的师生情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倍感幸福外,5年来,来自四面八方爱心组织的甘泉也一直滋润着沁入孩子们心田,一阵阵来自爱心人士的春风总会吹暖孩子身心。

返回
2025年07月07日  第761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我们在这里快乐成长”

——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用爱温暖在校学生

刊发时间:2017-06-22 A3版  作者:许灵锋 华双喜 【字体:大 中 小】

  “每逢节假日,社会上的许多爱心人士都会来看望我们,让我们感觉到心里暖暖的。”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如是说。
  近年来,凤庆县特殊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让每一棵残疾的幼苗绽放出生命的新绿,让这些特殊的生命和其他健全的生命一样精彩。教育和培养一个特殊儿童等于解放一个家庭,该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校五年来,在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帮助下,这里成为了提升特殊儿童幸福感的温馨家园。
  今年19岁学生小杨,进入特殊教育学校这一温馨家园已经有5年时间了。5年来,他对绘画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几乎都在画室里用五彩的画笔勾勒属于自己的梦想。为此,他和其他几个同样爱好画画的学生组成了学校的绘画兴趣组,他们的作品被张贴在学校的文化走廊,有的作品还被送至高一级的评选机构参赛。
  最大限度地发挥残疾儿童的潜能,帮他们治疗或补偿缺陷,使他们在身体、行为、认知、情绪上能够基本适应社会。本着这一宗旨,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把101名智障、聋哑、肢残、弱视等残疾少年儿童学生分成7个教学班,学校教学以康复为基础、育人为根本、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努力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品质,让他们将来能够成为残而有为的劳动者。经过几年的教育培养,学校先后有多名学生入选省残运会集训,学校舞蹈队的演出一次次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为满足特殊儿童学习的需要,学校还精心配置情景教室、心理康复室、康复训练室等各种功能室,并将16位教师轮流送至南京、昆明等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一般校园不同的是,这些孩子的特殊性各不相同,自理能力也就各不相同,且他们当中大多是寄宿制,有的孩子长期住校,学期结束才回家。特殊学校的老师们必须轮流24小时值守在校园,照顾好特殊儿童的衣食起居。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这些特殊孩子的幸福感大大提升。“我来到这所学校上学5年了,每一天,老师都像爸爸妈妈一样为我们操劳,我们在这里快乐成长。”一名学生说。
  除了浓浓的师生情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倍感幸福外,5年来,来自四面八方爱心组织的甘泉也一直滋润着沁入孩子们心田,一阵阵来自爱心人士的春风总会吹暖孩子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