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还要先扶志
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挂钩“亲家”,进村入户,走访帮扶。近两年来,有的贫困户搬进新居,挂钩户和亲家们都喜在心头。但是,住进新房,并不意味着已真正脱贫,建房款一部分是贷款,还要找准产业脱贫的致富路子,扶贫先扶志,才能真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记得一年前下乡扶贫时,参加了村里扶贫工作民主评议会,由各组组长组织群众参加会议,现场听到的满是争论,议论,一些贫困户为自己成为贫困感到光荣,有的没有争得贫困而羞言:我家比他家还穷呢。在当时,一些人以当选“贫困户”为荣,无非是想依靠扶贫政策不劳而获得到钱物补助。如此,不论你客观原因如何,在主观上,你志已穷。要改变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贫困现象,就得先扶起志气。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个人的物质贫困可能只是一时,但精神贫困可能伴随一生。人穷志不能短,要想办法努力奋斗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现实,争当贫困户不是啥光彩事,只能永远处在贫困层,会毁了一生脱贫的斗志,更会毁了一家人甚至子子孙孙的未来。
扶贫还要先扶志,争当“贫困户”、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绝非扶贫攻坚工作的本意。作为亲家,我们也要冷静思考一下,“不脱贫不脱钩”这是我们进村扶贫时的承诺,我们有责任做通挂钩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在产业发展上帮助挂钩贫困户想办法、出主意、找路子,真正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力争早日摆脱贫困。
再次进村时,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首先,村两委加强班子建设,党建脱贫攻坚“双推进”有效提升了村支部引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凝聚力,筑牢了脱贫致富根基。培育和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引进和扶持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扶贫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逐步改变贫困户对帮扶政策、帮扶资金的依赖。其次是结合当地科技部门,对贫困户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生产劳动中加大劳动技能培训,起到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同时,驻村工作队员还真正沉到贫困“最后一公里”,深入到群众的田间地头,同贫困群众一起商量脱贫致富的办法措施,下了一番“绣花”功夫,提振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村民的凝聚力增强了,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对脱贫充满自信,拿出勇气和勤劳实干的行动。扶贫先扶志,扶起坚决脱贫的斗志,脱贫致富才有生命力,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