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茶业金名片 引领跨越发展
进一步提升茶业软实力,打造一大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茶业金名片,引领跨越发展,大幅提升茶业综合实力,已成我市重大迫切问题。现以凤庆县为例,谈谈选准载体打造茶业金名片的思考。
打造悠久茶文化金名片引领跨越发展。以“天下茶尊 滇红凤庆”为主题的2016中国临沧凤庆红茶节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临沧市茶业协会共同主办,凤庆县茶叶协会承办。此前,该县以茶为媒,已成功举办了25届茶文化艺术节,影响力大。地处西南边陲的凤庆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距今32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锦秀茶祖”依然枝繁叶茂,是滇红璀璨历史的见证。全县保存有全世界茶树品种1600多份样本,可谓是茶树的基因库。凤庆因茶而闻名,因茶而发展,因茶而致富,是滇红茶的发源地,是中国红茶之都,更是“南方丝绸之路”“滇红茶”的世界符号。该县境内有商周时期濮人驯化种植的“本山茶”,有开辟于1328年的茶马古驿道——鲁史古镇。滇红茶以其“满盘金色黄豪,汤色红浓明亮,香味浓郁”享誉海内外,“滇红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造滇红生态产业园金名片引领跨越发展。“凤庆滇红小镇”建设所在地为凤庆县滇红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区内,园区以茶叶、核桃等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2012年3月,在云南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滇红生态产业园区正式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未来5年拟培育的45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2013年1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29个生物产业示范基地之一;2015年8月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全省重点培育的茶加工特色产业集群之一,2015年11月获批筹建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红茶产业园。做大滇红茶产业集群规模,2016年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02户,在园区内迅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滇红茶产业集群。聚集了以滇红集团、龙润茶业、六大茶山等知名茶企为龙头的制茶企业26户(其中规上制茶企业12户),形成了年产5万吨精制茶的生产能力,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云南省著名商标8个,2016年实现茶产业工业产值13.8亿元。2016年滇红茶区域品牌价值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为23.79亿元,潜在价值为41.02亿元。
打造富民兴县金名片引领跨越发展。立足“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的定位,该县坚持把茶产业打造成为凤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最具特色的靓丽名片,全县茶叶面积30万亩,年产量3.5万吨,其中红茶产量占到80%。先后荣获“全国优质茶叶基地县、全国出口商品茶叶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十大产茶县”称号,正在创建“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凤庆县将结合打造旅游强县的目标,着力开发茶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茶文化庄园、体验园和观光园,以茶产业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实施优质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区域品牌打造、抓实市场营销,全面加快行业转型、企业转型、产品转型和营销转型。创新提升职能综合服务,加强投融资服务,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着力抓好文化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参与、支持茶产业发展,将凤庆茶叶产业真正建设成为富民兴县的大产业。同时,提高滇红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铸“品牌”打牢产业基础和质量保证、强“示范”突出特色和示范引领,“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市、县大型商品博览会和交易会进行品牌产品展示,借助各级媒体以专版和信息宣传方式针对滇红茶品牌以及茶产业建设进行宣传;借助中介机构面向全国开展滇红茶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测评,不断总结区域品牌建设情况。
打造茶叶强镇金名片引领跨越发展。凤山镇是全县茶业的示范龙头,引领全县茶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认真采取“一优化、二清洁、三推广”茶叶管护措施,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积极稳妥地进行新型生态肥料、生物农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积极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确保茶园无污染。采用公司+村委会+农户联保机制规范茶农化肥农药使用,根据地块实际情况,采用10-20户农户联保,如果该地块内有一户农户使用剧毒高残留化肥、农药、除草剂,茶叶加工企业将拒绝收购该地块所有农户的茶叶,实现农户相互监督;建立基层监管机制,由小组长兼任茶园管理员,龙头企业出资,对管理人员给予适当补贴;在相对连片的茶园内位置安装了20台太阳能杀虫灯,覆盖茶园2000多亩,实现无害化杀虫;对4000亩茶园进行诱虫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杀虫效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措施,引导、培训茶农因树制宜,适时搞好茶园的施肥、修剪、耕锄等茶园管理工作;对难管理、效益差的老茶园进行合理换植,对植株较少、土地资源浪费的老茶园进行重新开梯补植或换植;加强老茶园的植保工作,对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茶根裸露的茶园动员群众补植覆荫树,营造防护林,把茶园的土壤管理与茶树树体管理结合起来,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加大新科技的引进,积极推广机采机剪。通过采取以上这些茶园发展与管理措施,实现了茶叶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