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农牧互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上半年,全县肉蛋总产量8404吨,畜牧业产值达2.41亿元,同比增5%
本报讯 (通讯员 爱星·西涅) 今年以来,沧源自治县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观念,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和林下养殖,全县农牧互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稳步推进各项畜牧科技推广。把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放在畜牧兽医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时做好动物及其产品检疫检验和疫情监测,将动物疫情防堵在县外,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全面实施牛肉冻精改良和猪人工授精改良技术,目前,全县建有6个牛肉冻精改良点,106个猪人工授精改良点,累计开展牛肉冻精改良1165头,完成猪品种改良8728窝。新建了7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和3个肉牛养殖小区,组建注册养殖专业户合作社10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带动效应逐渐凸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达35.08%,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7.4%,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上半年,全县能繁母猪参保12461头,参保肉牛700头,养殖户上缴保费共计149532元。能繁母猪死亡409头,已理赔401头,赔付资金40.1万元。认真抓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补奖政策实施工作,农牧民每年多享受补助奖励资200余万元。全县共有草原承包总面积193.45亩,共争取国家政策性补助资金608.925万元,补助资金已通过“一折通”打入农户账户。
推进畜牧招商引资及产业化经营。先后引进沧源宏丰牧业有限公司、沧源佤山生态水产养殖公司、帝王庄园农业开发公司、创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滇源牛壮牧业有限公司和绿源农业产业开发公司,引导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畜牧业。通过集中建圈舍,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协会带农户”3种模式,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分散家庭养殖向集约化饲养、规范管理、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方向转变,提高新村畜牧生产组织化程度,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农户饲养水平和抗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上半年,全县肉蛋总产量8404吨,畜牧业产值达2.41亿元,同比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