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与抢险知识
四、巡堤检查
当洪水位达到设防水位时(一般上滩地1米左右),检查队员要上堤巡查,检查队员要选派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熟悉情况的人员参加,队员分基本队员和后备队员,基本队员(如堤防管理人员)在水位达到设防水位时即要上岗,执行巡查任务,后备队员在水情达到警戒水位时参加巡查。
(一)巡查任务。巡查要按工程的重要情况配备力量。如险工程段位置要多派人检查防守固定地点,统一领导,分段负责,对发现的险情要有专人看守,定时回报,险情有明显发展时,必须随时上报。
(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要紧密衔接,接班队员要提前上班与交班队员共同巡查一遍,交待观察到的详细情况,特别是可能出现的问题,相交接队员在碰头时应互相通报情况,此处还应有汇报、联络及报警制度。
(三)巡查要做到“四到”,即手到、脚到、眼到、耳到。“手到”就是爱用手检查:堤上有草和其他障碍物不易看清的地方,爱用手拔开进行查看;“脚到”,就是借助于脚走路的感觉(最好是赤脚走,可以感觉灵敏一些),这在下雨泥泞看不清看不到的地方,非常必要。
1、从温度上来鉴别:比如下雨时沿堤都有水流,这就不容易鉴别是雨水或是渗漏水,因渗漏的水多是从底层或堤身内慢慢流出来的,所以脚走在上去就会感到较凉的感觉。
2、从软硬上来鉴别:因为堤身如果是雨水或外面河水泡软的话,它的溶软只是表面一层,内部必定是硬的,这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发现溶软不是表面一层,而是很深踩不到硬底,或者是外面较硬而里面软,这就有可能是堤身渗水引起的险情。
3、从虚实来鉴别:如有的堤坡上为了防风浪冲刷铺上了稍排、麻袋、草袋等,不知是否被掏空,就需要在上面用脚踩一踩,看有无下陷现象,如外坡有无跌窝式崩塌现象,只要用脚在水下探摸一般也可以发现。
4、“眼到”,就是用眼观察。(1)看堤面、堤坡有无塌陷裂缝,渗水等现象。(2)看临水坡有无浪坎、滑坡,近水面有无漩涡等现象(如有小漩涡就可能有漏洞),(3)看背水坡,地面或附近水塘内有无翻砂鼓水现象等。
5、“耳到”,就是用耳听,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效果最好,(1)细听附近有无水流声,可以了解有无漏洞,因为漏洞如果出口在隐蔽的地方,从外表不容易发现,而听声音可以帮助发现,也可以从流水声音所在地,发现漏洞在堤身经过的位置。(2)细听有无滩岸崩塌的落水声,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岸塌的现象。
这是我们巡堤检查要做到的“四到”。
另外我们在巡堤检查时还要做到注意“五时”及“三清三快”“五时”即吃饭时、换班时、黄昏时、黎明时、刮风下雨时,在这五个时段内最易疏忽和忙乱,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遗漏险情。“三清三快”就是“三清”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告说清;“三快”险情发现快、报告快、处理快。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