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与抢险知识
五、抢险
一旦发现险情,就要及早抢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现的早,采取正确的抢险办法解决快,就能使工程转危为安。
那么怎样才能及早发现险情呢,险情的出现总是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工程状态的观测和检查,可以发现险情出现的原因和征兆,比如冲堤坡出现滑动崩塌之前,通过严密监视堤身的渗漏、裂缝以及浸润线等情况的变化,就能在险情即将出现以前,采取抢护措施,所以险情发现的越早,越有利于处理,而且处理的难度也比较小。
在防汛过程中,对待险情既要果断处理,又要避免盲目乱动,要详细分析险情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抢险措施,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否则,还会由于错误的抢护方法,扩大险情,造成事故。把常见的几种险情抢护方法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一)洪水漫顶的抢护
根据洪水的预报,洪水上涨的趋势,有可能超过堤顶现有高程时,应抢高堤顶,以免漫决。
抢护的原则:为了防止堤防漫决,而在时间上又来不及把堤身全面加高培厚时,应先在堤顶抢筑子埝,拦住洪水不使满溢。
抢筑子埝(又称子堤),增加挡水高度,其做法有下列几种:
①土料子埝:
先将堤顶草根等杂物清除干净,然后刨松堤面并沿子埝中线挖一宽20厘米,深10~20厘米的结合槽,然后取土修筑子埝,每层土厚不超过30公分,分层夯实,修成子埝顶宽1米左右,内外坡1︰1,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②土袋子埝:
用草袋、麻袋或蒲包装上约七成,将袋口扎紧,铺砌在堤顶离临水坡约0.5米处,袋口向内,互相搭接,用脚踩紧。
第一层土袋铺好后,再铺第二层时,土袋要向内缩进一些,袋缝上下错开,逐层铺砌,其到达预定高度。然后在土袋后用土填戗,土戗高度与土袋顶平,顶宽0.6~1.0米左右,边坡约1︰1即可。
③捆把子埝:
(用芦苇、玉米秸、高粱杆、柳枝、麻杆等)捆成把子推到临河堤肩上,用木撅钉牢,后面填土加戗即可。
④单层木板子埝:
在堤顶临河一边,钉长约2米的木桩一排,桩的间距约为0.5米,入土约1米,排桩内用木板(紧急时用门板)紧贴在木桩上,用铁丝或绳索系牢,木板后填筑土戗即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