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果富“彝乡”
走进刷布厂自然村,看着丰收在望的核桃林、甘蔗林、烤烟地、板栗林迎风摇曳,飘来阵阵清香,十分诱人,在党的富民政策春风的沐浴下,多年的产业扶贫使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处中缅边境的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刷布厂自然村有258户人家,其中彝族172户,占了三分之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镇因地制宜,改善基础设施,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 目前全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种植了甘蔗,所有的村民种植了核桃,实现了家家有增收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全村拥有核桃面积8260亩,进入盛果期的2000余亩,预计今年核桃产量可达120多吨,仅此一项经济收入可达180余万元。”村主任杨文刚说,刷布厂的核桃以其“个大、皮薄、饱满、味美”受到广大消费者亲睐,被群众誉为“铁杆庄稼”,村民的摇钱树、致富树。
刷布厂是一个典型的以旱作农业为主的村,水田少旱地多。长期以来,群众都是靠传统、单一的种植方式发展生产,特别是部分村民种植技术较低,发展布局不合理,致富的路子不多,生产效益不高。一年做不够半年吃,生活十分艰苦,吃的是包谷饭,走的是烂泥路,住的是茅草房。近年来,针对刷布厂自然村气候宜人,适宜种植甘蔗、核桃、板栗、烤烟且部分农户种植核桃、甘蔗已见成效的实际,南伞镇围绕市场需求和群众增收需要,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鼓励和扶持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创造“资源活、产业兴”的产业发展环境,出台相关政策,依靠政府推动、示范带动、科技牵动、利益驱动,全力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了核桃提质增效工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传经送宝,对原有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核桃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嫁接改造,全面提升了核桃产业发展水平,全方位促进村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要钱要物不如要项目、要发展”,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加快。如今,这个村产业发展道路通畅,甘蔗、核桃、烤烟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老百姓的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
每到核桃收获季节,省内外客商云集,家家户户摘核桃、卖核桃,一片丰收的喜悦。村民李改柳去年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村里最大的核桃初加工场近1000平方米,每天可以加工绿壳核桃24吨,可出干果5吨多,雇佣100多人帮忙,增加了部分村民又一笔收入,带动了当地群众共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