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村:“咖啡+坚果”让村民驶上致富快车道
“我家2011年种植了15.2亩咖啡,自2014年开始挂果,年收入4000元,2015年增加到24000元,到2016年我家咖啡的总收入达44600元。”云县后箐乡菠萝村谢家组村民王和华领着记者走进了自家的咖啡地,他笑嘻嘻地说,“菠萝村气候比较适合种植咖啡,是老百姓增收的一个好产业。明年,我家计划再种植5亩,就指望着它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哩。”
2011年以来,菠萝村充分依托澜沧江低热河谷气候,大力发展咖啡和澳洲坚果产业。目前,全村有咖啡1142亩。2016年,全村咖啡收入达142万元。今年,全村将新植咖啡200亩。全村有澳洲坚果2242亩,挂果1000多亩,已产生了经济效益。“今年,全村还将新植澳洲坚果500亩,且落实了地块,开挖了坑塘。今后,我们将加大管护力度,提高咖啡和澳洲坚果的单产,使种植咖啡和澳洲坚果的村民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让村民快速走上致富路。”菠萝村支书罗成跃谈到未来的产业发展时,信心满满。
该村从2011年开始,按照“气候相对适宜和易于管理”的原则,采取“咖啡+澳洲坚果”模式进行套种。组织乡农业和林业部门对项目实施选址进行勘查,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项目的实施。咖啡公司、农业部门和林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进行统一指导种植管护、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咖啡公司建立了初加工厂,对种植户还实行统一收购咖啡鲜果,降低了农户运输成本,提高了咖啡销售收入,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截至2016年底,全村共种植咖啡1142亩,平均每亩产量为500公斤,2016年共收咖啡鲜果571吨,销售价格为每公斤2.5元,实现总收入142.7万元,人均纯收入提升了700元;种植澳洲坚果2242亩,目前,挂果达1000余亩,经济收益初步显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菠萝村通过种植咖啡和澳洲坚果,在有效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还产生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的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林木的色彩搭配与周围的环境、建筑、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景观特色,为建设美丽村庄,提升人居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林木种植,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减少土壤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促进了项目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咖啡+澳洲坚果”产业种植覆盖10个村民小组,2114人,其中贫困人口136户577人,使传统的“输血扶贫”变为了“造血扶贫”,到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1万元,村民将彻底告别贫困,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