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创新模式突破“空壳”困局
结成“脱贫搭档” 形成“攻坚堡垒” 发挥乘法效应
永德县创新模式突破“空壳”困局
本报讯 (记者 字学林)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永德县积极寻找群众脱贫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契合点,按照党组织牵头、合作社参股、农开公司监管、企业运营、党员带头、贫困户参与的脱贫路子,创新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国有公司+运营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五加”运作模式,把分散的资金捆在一起,把分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抱成一团,结成“脱贫搭档”,形成“攻坚堡垒”,发挥乘法效应,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打破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困局。
作为一个有着1600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贫困县,在决战脱贫攻坚和消除“空壳村”的工作中,永德县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牵头组建了43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整合“四到县”扶贫资金、切块到县资金、整乡推进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统一设立“永德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发展基金”3667.95万元,村干部自愿入股资金35.1万元,基金总额共3703.05万元。制定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基金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工作,制定基金投资收益分配方案,确保投资总额的20%以上收益成为股红,股红的90%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自愿入股的村干部,7%分配给43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用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分配给县农开公司用于日常运营管理。
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永德县“全县联动”,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单位,把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作为投资主体,43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中,建档立卡贫困村31个,非建档立卡贫困村12个,覆盖全县116个行政村。
产业扶贫发展基金按程序下拨到43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用于扶持全县76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82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有偿无息的方式发展产业,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入股股本,每股100元,每人暂入13股(1300元),同时,按照自愿原则,全县有270名村干部以现金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这些股金全部注入到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中,壮大发展基金。
整合资金后,把永德县农开公司作为投资总平台,全县43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与农开公司签订《基金委托投资管理协议》,将合作社筹集的基金委托其进行投资管理。农开公司负责将基金入股到运营企业,并做好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分红兑现等工作,同时通过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承保,降低运营风险。
目前,该县把永德正兴牧业有限公司选为运营企业,主要负责做好企业生产经营,确保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该企业2016年产值达1566万元。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后,正兴牧业计划2018年4月前完成扩建,蛋鸡养殖从15万羽扩大到50万羽,建成蛋鸡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厂等为一体的集约化公司,预计年销售收入能突破亿元大关。
永德县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43个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固定在产业链上,在脱贫攻坚中建立起利益连接机制,推动资源集结、利益联结,使得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融入、人人参与,形成“人人当老板,户户是股东”的良好局面,自觉以主人意识、主角定位积极为基金投向、企业经营献计献策。
2016年,全县282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270名村干部人均收益234元,116个行政村每村实现400至12000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其中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村达1.2万元以上,消除了集体经济“空白村”,以实际成效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