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平村采取“12345”工作法
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如何做到精准
卫平村采取“12345”工作法
临翔区邦东乡卫平村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贫情分析和入户走访调查中,采取 “12345”工作法开展工作,尤具借鉴作用,不仅工作成效扎实有效,也避免了重复调查、走“回头路”的情况。
“12345”工作法,具体说就是贫困对象动态管理贫情分析和入户走访调查中,一是坚持“一个必须懂”,即:要深刻领会当前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必须吃透和搞懂政策,只有吃透政策,搞懂工作步骤,才能少走或不走“回头看”。出现“回头看”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吃透搞懂政策;二是坚持“两个必须访”,即:入户走访时不仅仅走访建档立卡户,还需要走访“富人”和“穷人”,走访“富人”是看有没有“富人”戴穷帽,走访“穷人”是看有没有“穷人”漏下,得不到关注和帮扶;三是坚持做到“三个必须讲”,即:入户调查时,首先必须向群众亮明自己的身份,让群众知道你是开展动态调整管理的工作队员,是驻村帮扶的扶贫工作队,这样才有利于第三方评估时群众知道你所开展的工作,从而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其次必须围绕这次动态调整的“十条红线”和2017年新纳入的一个标准,讲清楚当前开展动态调整的政策,让群众自己掂量,是不是够着贫困户标准,是不是绝对贫困,群众心知肚明后,“富人”自然就不争戴穷帽;再次,入户走访时必须向群众讲清并算明收支账,让群众清楚自己的收支来源并认可确认;四是坚持做到“四个必须查”,即:入户时必须查看群众的户口本,看群众是否有为了享受扶贫政策而分户和并户,是否有挂空情况等;必须查看是否有机动车和商品房;必须查看是否有经营实体和实际开展的经营活动;必须查看群众家里是否有国家公职人员;五是坚持“五个必须听”,即:必须充分听取村“两委”干部的意见建议;必须听取村民小组长的意见建议;必须听取村民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必须听取基层党员的意见建议;必须听取少部分心存疑虑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只有通过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才能判断村干部说的情况是否真实,组干部说的情况是否正确,党员干部说的情况是否可信,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真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说的是否代表群众意愿。
驻卫平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辉正海告诉记者,在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除坚持“12345”工作法外,整个动态管理期间特别是贫情分析阶段,乡村两级均应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投诉,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判断是否有错评、漏评、返贫、错退等情况,是否有优亲厚友、信息失真和挂空户等情况。
驻卫平村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组采用“12345”的工作法,与“十条红线”相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按照此工作法开展工作,既确保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真正做到精准,又做到实事求是,并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做到应识尽识,应纳尽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