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帮扶 变“输血”为“造血”
—— 芳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互助促脱贫
时下,位于临翔区蚂蚁堆乡遮奈村的芳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里,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红的番茄、紫的茄子、绿的辣椒、青的黄瓜……种类繁多的时令蔬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记者前往采访时,工人们正忙着将刚摘下装好筐的一篮篮蔬菜抬到一辆在路边停着的小货车上,即将运往临翔城区销售。
“今年雨水多,趁着今天天气好赶紧多做点活。采摘下来的蔬菜要赶紧装筐送去销售,时间待长了,就要闷坏了。”工人俸小红一边和工友抬起一筐辣椒,一边擦拭着汗水说道。
俸小红是遮奈村大寨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在合作社内做活。“我家两口子文化不高,没有蔬菜种植技术,合作社成立后,就把家里的5亩田地租给合作社,平时到合作社打工。如今,拿着土地租赁费和平时的工钱双份收入,还能管家,省心多了。”提起在合作社打工,俸小红一脸幸福。
在遮奈村,近年来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止俸小红一家,这还得多亏了合作社的互助帮扶。
遮奈村地处低热河谷坝区,具有丰富的热区资源,但仍有部分群众生活贫困。“如何正确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精准定位扶贫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呢?”这个难题让作为遮奈村党支部书记的施永红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2011年,经过充分调研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决定成立芳辛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并由施永红担任合作社理事,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重点发展标准化蔬菜种植,打造蔬菜生产专业村,以建设临沧市主城区“菜篮子”供给基地为目标,以蔬菜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种植蔬菜需要技术,更需要资金。看到有些群众面对资金困难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化作用,建立“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模式,采取租赁土地、返聘为基地长工、基地反哺技术的方式,积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合作社,提供农资垫支、优先技术服务、优先收购等便利,实现贫困户与种植能手“1+1”帮扶模式,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一名能人社员帮带,熟练掌握蔬菜生产技术,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
经过6年的发展时间,如今的芳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覆盖遮奈、糯恩两个行政村,社员21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现已建成832立方米冷库一座,建有蔬菜基地1069亩(标准化蔬菜基地319亩),年产蔬菜2138吨,亩均产值6000元左右,总产值达640万元,户均种菜纯收入达1.7万元。通过项目扶持、支部引领、合作互助,如今的遮奈村和糯恩村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科技”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