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全面落实精准脱贫方略

刊发时间:2017-08-17 A3版  作者:邱国耀

突出“四个”精准   解决“四个”问题

云县全面落实精准脱贫方略

  本报讯   (通讯员   邱国耀)   云县转变思想观念,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突出“四个”精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精准识贫,切实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精准识贫过程中,累计开展5轮建档立卡“回头看”,剔除错评户、纳入漏评户和错退户。今年5月以来,采取精准普查、精准核查、精准审查三步识贫工作法,抽调县、乡(镇)、村1200多名工作人员对全县97671户农村户籍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逐一普查。6月下旬,按照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全面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近期,从县、乡(镇)机关选派671名人员组成194支工作队,确保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圆满完成。
  精准派人,切实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该县严格执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机制,全县处级干部带头挂到乡(镇)、挂到村,直接帮扶3户贫困户;共有2个省级部门、17个市级部门、93个县级部门和12乡(镇)的6785名干部挂钩帮扶3个贫困乡(镇)、27个贫困村、8875户贫困户,实现“挂包帮”全覆盖。精准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充实驻村扶贫力量,实现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
  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自开展精准脱贫以来,该县立足县情,组织实施安居幸福、产业致富、基础改善、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五大脱贫工程。以易地扶贫搬迁、原址拆除重建、加固改造除危、政府兜底建房等方式帮助96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进了安全稳固房。坚持产业造血拔穷根,实施“51111”扶持政策,帮助发展长短结合、以短养长,近保脱贫、远可小康的产业。加快实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四通”工程,着力解决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网络难“四难”问题,实现乡村公路通畅化率、贫困户通水和通电率、贫困村通网络率“四个100%”。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子女全面享受到国家和云南省的贷、免、扶、补等各项扶持政策,没有贫困户家庭子女因贫辍学。贫困村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并有乡村医生执业,贫困户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切实保障兜底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将农村低保标准保障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3200元。强化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把16.4万亩退耕还林和1.9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向贫困区域、贫困户倾斜,贫困户户均有1亩以上退耕还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600套、节柴灶8933台,安排230名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
  成效精准,切实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指标,依法开展脱贫攻坚统计监测工作,确定91个调查点910户调查户作为脱贫攻坚统计监测对象(其中:国家贫困监测点10个100户调查户),全面、客观、真实记录和反映脱贫攻坚全过程。邀请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对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评估,积极配合好省扶贫办委托云南师范大学开展的第三方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退出程序,开展贫困人口、贫困村退出工作,确保贫困退出群众认账、上级认可、社会认同、人民满意。

返回
2025年07月08日  第767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云县全面落实精准脱贫方略

刊发时间:2017-08-17 A3版  作者:邱国耀 【字体:大 中 小】

突出“四个”精准   解决“四个”问题

云县全面落实精准脱贫方略

  本报讯   (通讯员   邱国耀)   云县转变思想观念,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突出“四个”精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精准识贫,切实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精准识贫过程中,累计开展5轮建档立卡“回头看”,剔除错评户、纳入漏评户和错退户。今年5月以来,采取精准普查、精准核查、精准审查三步识贫工作法,抽调县、乡(镇)、村1200多名工作人员对全县97671户农村户籍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逐一普查。6月下旬,按照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全面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近期,从县、乡(镇)机关选派671名人员组成194支工作队,确保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圆满完成。
  精准派人,切实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该县严格执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机制,全县处级干部带头挂到乡(镇)、挂到村,直接帮扶3户贫困户;共有2个省级部门、17个市级部门、93个县级部门和12乡(镇)的6785名干部挂钩帮扶3个贫困乡(镇)、27个贫困村、8875户贫困户,实现“挂包帮”全覆盖。精准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充实驻村扶贫力量,实现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
  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自开展精准脱贫以来,该县立足县情,组织实施安居幸福、产业致富、基础改善、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五大脱贫工程。以易地扶贫搬迁、原址拆除重建、加固改造除危、政府兜底建房等方式帮助96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进了安全稳固房。坚持产业造血拔穷根,实施“51111”扶持政策,帮助发展长短结合、以短养长,近保脱贫、远可小康的产业。加快实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四通”工程,着力解决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网络难“四难”问题,实现乡村公路通畅化率、贫困户通水和通电率、贫困村通网络率“四个100%”。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子女全面享受到国家和云南省的贷、免、扶、补等各项扶持政策,没有贫困户家庭子女因贫辍学。贫困村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并有乡村医生执业,贫困户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切实保障兜底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将农村低保标准保障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3200元。强化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把16.4万亩退耕还林和1.9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向贫困区域、贫困户倾斜,贫困户户均有1亩以上退耕还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600套、节柴灶8933台,安排230名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
  成效精准,切实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指标,依法开展脱贫攻坚统计监测工作,确定91个调查点910户调查户作为脱贫攻坚统计监测对象(其中:国家贫困监测点10个100户调查户),全面、客观、真实记录和反映脱贫攻坚全过程。邀请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对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评估,积极配合好省扶贫办委托云南师范大学开展的第三方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退出程序,开展贫困人口、贫困村退出工作,确保贫困退出群众认账、上级认可、社会认同、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