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佤山的嬗变

刊发时间:2017-08-20 A1版  作者:徐雄声

  经过2公里4米宽的进村水泥路,在中缅边境的大山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依山就势建盖的特色民居。走进村子,家家都通电、通水、通电视,家俱都是新买的,硬板路修到大门口,雨天在村里转悠脚上也不会沾上泥巴,由于牲畜集中养殖,路上看不到以往常见的牛粪、猪粪成堆的现象,夜幕降临40盏太阳能路灯把村里照得通亮。村里还建了两个公厕,一个活动室,一个打歌场,垃圾集中处理点,这就是沧源自治县单甲乡怕结六组22户佤族群众生活的新变化。
  3年前这里还是叉叉房、茅草房,没有进村公路,不通自来水,看不到电视,广大佤族群众生活极为贫困。市、县、乡脱贫攻坚工作队驻村以后,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大会战,一个个攻坚计划实施,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地,一系列扶贫项目快速推进,党的光辉毫无遮挡的照在佤族同胞身上,激发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迸发出向贫困宣战的巨大动力。怕结村是市委办公室的挂钩村,市委办一共派了4名驻村工作队员,他们同县、乡工作队员一起,走村入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帮助群众发展产业,为了建设安居房,市委办协调30万元资金帮助群众提前订购建筑材料,后来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每户建房户就节约资金1至2万元。这里的群众一直延续着吃肉靠打猎、吃菜上山找的生活习惯。为了让群众学会饲养,政府给他们发猪仔、送鸡苗,派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教,为了让他们学会种菜,在建房规划时给每家预留一块菜地,工作队员给他们买菜种,教他们种植技术,现在怕结村家家户户都是鸡猪成群、蔬菜成行、瓜果飘香,大多数农户除了自给自足外还对外销售,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
  赵国进是怕结六组一名52岁的老党员,汉话十分流利,全家3口人,女儿在外打工,一年收入3万多元,两口子在家养了7头猪,几百只鸡,种了8亩茶,今年仅春茶就收入5000多元,再加上包谷、大米等收入,一年下来怎么也要挣上2万多元,家庭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像他家这种情况全村还有好几户。赵国相激动地对我们说:“由于政府给每户建房户4万元的无偿补助,全村大多数群众都建了新房,实在困难的政府包建,基本实现 ‘两不愁、三保障’,许多家庭还买了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拖拉机,想不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佤族的今天,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教育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

返回
2025年07月08日  第767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阿佤山的嬗变

刊发时间:2017-08-20 A1版  作者:徐雄声 【字体:大 中 小】

  经过2公里4米宽的进村水泥路,在中缅边境的大山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依山就势建盖的特色民居。走进村子,家家都通电、通水、通电视,家俱都是新买的,硬板路修到大门口,雨天在村里转悠脚上也不会沾上泥巴,由于牲畜集中养殖,路上看不到以往常见的牛粪、猪粪成堆的现象,夜幕降临40盏太阳能路灯把村里照得通亮。村里还建了两个公厕,一个活动室,一个打歌场,垃圾集中处理点,这就是沧源自治县单甲乡怕结六组22户佤族群众生活的新变化。
  3年前这里还是叉叉房、茅草房,没有进村公路,不通自来水,看不到电视,广大佤族群众生活极为贫困。市、县、乡脱贫攻坚工作队驻村以后,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大会战,一个个攻坚计划实施,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地,一系列扶贫项目快速推进,党的光辉毫无遮挡的照在佤族同胞身上,激发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迸发出向贫困宣战的巨大动力。怕结村是市委办公室的挂钩村,市委办一共派了4名驻村工作队员,他们同县、乡工作队员一起,走村入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帮助群众发展产业,为了建设安居房,市委办协调30万元资金帮助群众提前订购建筑材料,后来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每户建房户就节约资金1至2万元。这里的群众一直延续着吃肉靠打猎、吃菜上山找的生活习惯。为了让群众学会饲养,政府给他们发猪仔、送鸡苗,派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教,为了让他们学会种菜,在建房规划时给每家预留一块菜地,工作队员给他们买菜种,教他们种植技术,现在怕结村家家户户都是鸡猪成群、蔬菜成行、瓜果飘香,大多数农户除了自给自足外还对外销售,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
  赵国进是怕结六组一名52岁的老党员,汉话十分流利,全家3口人,女儿在外打工,一年收入3万多元,两口子在家养了7头猪,几百只鸡,种了8亩茶,今年仅春茶就收入5000多元,再加上包谷、大米等收入,一年下来怎么也要挣上2万多元,家庭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像他家这种情况全村还有好几户。赵国相激动地对我们说:“由于政府给每户建房户4万元的无偿补助,全村大多数群众都建了新房,实在困难的政府包建,基本实现 ‘两不愁、三保障’,许多家庭还买了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拖拉机,想不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佤族的今天,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教育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