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多村用生态循环抒写发展之歌

刊发时间:2017-08-22 A1版  作者:关汪武 字文萍

坚持“四个结合”  打造“月亮古寨”

嘎多村用生态循环抒写发展之歌

  本报讯  (通讯员  关汪武  字文萍)   走进沧源自治县单甲乡嘎多村,一栋栋独具特色的落地式、杆栏式民居点缀在绿水青山之间,村寨内仿古的石板路、文化图腾、观月台……给这个著名歌曲《月亮升起来》创作地的村寨增添了许多佤文化元素。这是该县推进美丽村寨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着力挖掘嘎多村的发展潜力,坚持“四个结合”,全面打造“月亮古寨”,做大做强生态、文化两篇文章,走出了一条依托村寨生态、文化资源,建设美丽村寨,带动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农村群众增收,改善人居环境的循环发展之路。
  改善出行环境与打造旅游环线相结合。紧紧依靠嘎多村邻近沧源佤山机场,与机场、东丁水库、碧丽源茶山等景点可形成精品旅游环线的区位优势,将嘎多村作为沧源的“东大门”,着力打造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环线。同时,为展示嘎多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村内道路建设中,采取将硬板路建设与仿古石板路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村内道路建设。目前,已投资231万元,完成大寨仿古石板路建设7700平方米;投资148.5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9900平方米。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与旅游服务相结合。按照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彰显民族特色,又能从事旅游服务的目标,在进行特色民居提质改造时,统一使用“弯月标志”对房屋的房顶、门窗进行装饰美化,使用树脂瓦和竹片瓦进行屋顶包装,使用木板包装墙体。强化房屋功能设计,将民居一楼作为游客客房区、民族音乐欣赏区、民族手工艺制品观赏区,二楼作为农户的卧室、厨房;落地式民居作为游客亲身体验本地民族生产生活的服务区和接待区。目前,已投资2131万元,完成特色民居提质改造232户,其中,上寨132户、下寨100户。按类别分有落地式122户、杆栏式94户、特色包装16户。全村人居条件优越、民族特色鲜明的特色民居渐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整治村容村貌与旅游设施建设相结合。按照“建新如故、修旧如旧”的理念,不砍树、不挖山、不填塘,配套建设村内道路硬化、排水、活动场地、停车场、养殖小区、垃圾池等基础设施。目前,已投资418.56万元,完成嘎多上寨地下电网及消防管网项目建设;投资88万元,完成村内排水沟建设1条4公里;投资275.96万元,完成养殖小区建设;投资32万元,建成球场1个、舞台1个、垃圾池2个、垃圾房2间;正在建设游客接待中心2幢200平方米、旅游服务设施1幢80平方米,已完成投资100万元。
  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景、购农家物、娱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同时,挖掘佤族银、铜、锦织等手工艺品技艺,扶持和鼓励农户建造手工艺作坊,开发制作手工艺制品增收致富。

返回
2025年07月08日  第767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嘎多村用生态循环抒写发展之歌

刊发时间:2017-08-22 A1版  作者:关汪武 字文萍 【字体:大 中 小】

坚持“四个结合”  打造“月亮古寨”

嘎多村用生态循环抒写发展之歌

  本报讯  (通讯员  关汪武  字文萍)   走进沧源自治县单甲乡嘎多村,一栋栋独具特色的落地式、杆栏式民居点缀在绿水青山之间,村寨内仿古的石板路、文化图腾、观月台……给这个著名歌曲《月亮升起来》创作地的村寨增添了许多佤文化元素。这是该县推进美丽村寨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着力挖掘嘎多村的发展潜力,坚持“四个结合”,全面打造“月亮古寨”,做大做强生态、文化两篇文章,走出了一条依托村寨生态、文化资源,建设美丽村寨,带动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农村群众增收,改善人居环境的循环发展之路。
  改善出行环境与打造旅游环线相结合。紧紧依靠嘎多村邻近沧源佤山机场,与机场、东丁水库、碧丽源茶山等景点可形成精品旅游环线的区位优势,将嘎多村作为沧源的“东大门”,着力打造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环线。同时,为展示嘎多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村内道路建设中,采取将硬板路建设与仿古石板路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村内道路建设。目前,已投资231万元,完成大寨仿古石板路建设7700平方米;投资148.5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9900平方米。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与旅游服务相结合。按照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彰显民族特色,又能从事旅游服务的目标,在进行特色民居提质改造时,统一使用“弯月标志”对房屋的房顶、门窗进行装饰美化,使用树脂瓦和竹片瓦进行屋顶包装,使用木板包装墙体。强化房屋功能设计,将民居一楼作为游客客房区、民族音乐欣赏区、民族手工艺制品观赏区,二楼作为农户的卧室、厨房;落地式民居作为游客亲身体验本地民族生产生活的服务区和接待区。目前,已投资2131万元,完成特色民居提质改造232户,其中,上寨132户、下寨100户。按类别分有落地式122户、杆栏式94户、特色包装16户。全村人居条件优越、民族特色鲜明的特色民居渐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整治村容村貌与旅游设施建设相结合。按照“建新如故、修旧如旧”的理念,不砍树、不挖山、不填塘,配套建设村内道路硬化、排水、活动场地、停车场、养殖小区、垃圾池等基础设施。目前,已投资418.56万元,完成嘎多上寨地下电网及消防管网项目建设;投资88万元,完成村内排水沟建设1条4公里;投资275.96万元,完成养殖小区建设;投资32万元,建成球场1个、舞台1个、垃圾池2个、垃圾房2间;正在建设游客接待中心2幢200平方米、旅游服务设施1幢80平方米,已完成投资100万元。
  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景、购农家物、娱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同时,挖掘佤族银、铜、锦织等手工艺品技艺,扶持和鼓励农户建造手工艺作坊,开发制作手工艺制品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