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为镇康档案人注入新动力
不只是清贫寂寞 还要有生动活泼
实践活动为镇康档案人注入新动力
本报讯 (记者 毕应贵 彭文昌) 档案工作既要守护好历史,又要服务好当下。但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档案工作者就是一群“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的人。在“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中,镇康县档案局通过采取阵地建设家园化、制度建设管用化、活动载体生动化、服务脱贫精准化、查阅服务精细化、馆藏安全责任化的“六化”管理方法,用厚重、适用、生动的党建文化教育、感染、熏陶党员,全力构建党员干部职工“心相融、力相合”的机关党组织。找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使该局涌现出当下实践的生动。
走进镇康县档案局大院,门口“兰台”两个大字和“阿数瑟”经典民歌被镌刻在石碑上。陈列在一旁的旧时压路石磙,记录着镇康人民人背马驮的艰辛岁月和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德昂族杆栏式茅草房复原建筑,诉说着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变化。办公楼内处处张贴着廉政文化及图说中国梦的宣传标语。
该局把生硬难记的制度编成档案局支部歌,把感党恩群众文化征集进馆,使政治文化、行业文化和党纪法规以标语、对子等形式融入支部党建文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如:“吃不焦呢穿不焦、疼病住院得报销,群众脱贫又致富,小娃读书有补助,党呢政策真是好,又建公路又修桥……”该局还以当地民间文化“阿数瑟”对子的形式,把支部的制度编制成了支部歌,朗朗上口,易诵易背。党员活动室内,布置陈设如同家一般温馨。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时,扩大支部活动参与范围,采取支部加工会组织加妇委会等方式,使全体干部职工向组织靠拢。
在该局的服务大厅内,陈列着以29个贫困村标注的沙盘、作战地图。“记录好精准脱贫全过程,让群众有据可查是多么美妙的事!”这是写在该局脱贫攻坚档案工作责任分工栏旁的一句话。他们实现了档案部门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出击的转变,档案业务重心下移,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档案双推进。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对全县29个贫困村进行档案业务分片挂钩,做到“脱贫攻坚任务在哪里,档案工作就到哪里;档案工作到哪里,党员带头就在哪里”,党建促脱贫,脱贫留档案。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到贫困村进行档案业务指导检查67人次,对脱贫攻坚档案业务专题培训8场次700多人,指导全县脱贫攻坚档案整理13000卷。
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档案工作中也突出了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让部门形象毁在党员身上,不让单位的服务使群众不快乐,档案业务管理服务做到细心化。主动服务全县200多个立档单位,对档案业务进行指导。在实行档案安全工作责任制方面,划定8 个党员责任区,党员按所划定的责任区带头做好档案安全、保密安全、消防安全和档案利用安全。坚持每天的库房巡查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牢记为党管档的重要职责。
“‘六化’管理使党员和干部职工从思想认识到行动落实有了新突破。”镇康县档案局局长周世美说,“支部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见到新成效,党建提升年各项活动和任务有名有实、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