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扣好纽扣开始做起
——新学年伊始致中小学生及家长
人生,从小应从哪一件事做起?民间俗语:“人看从小,马看蹄爪”,又说:“小时不握,大来不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也把家规家教、村规民约作为传统传承,演绎了“黎明即起,洒扫庭院”“游子报春晖”“家和万事兴”“百事孝为大”“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成语典故,传颂着凿壁偷光读书,头悬梁锥刺骨发奋,岳母刺字,孟母搬迁等故事。历史渐渐远去,时代车轮滚滚向前,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圆梦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中央又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在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亿人口要GTP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掉贫困帽子,精准脱贫摘帽的要求是,不拉下一个民族,不拉下一户百姓。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国家有目标,个人定计划。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同学们都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火红年代,都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就业成才期,又遇上了圆梦中华的大好时光。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环境里,没有理由不奋发学习,向上进取。同学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如何书写好自己的篇章?一句话:从小讲规矩、孝老爱亲、诚信做事、勤俭持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那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大道理要讲,小事情要做。中国人向来把照镜子、正衣冠作为一个人的品行。所以,从幼儿开始,父母和老师应该教学生扣好衣服纽扣,常正身衣装。良好的习惯是从小事做起的,而且必须坚持。正如外国人就餐用刀叉,而中国人用一双筷。使筷子就餐也有家规家教,上席要让老人先动筷,大的凉盘要用公筷搅拌,另只顾自己拼命捻一种菜,民间就有“师傅不来吃,徒弟就来捻,一筷头打到灶门前”的笑话,可见,中国人使用筷子,是讲家规家教的。当然,从当今流行服装来看,衬衫、西装、运动服是少有纽扣的,我这里讲的从扣好纽扣做起,是广义的抒发,同学们可以联想。上个月我生病住院,同病房的病友是云县老乡茶房人,患肾功能衰竭,到市医院透析,在临沧技校读书的儿子只好请假来陪护。这个16岁的技校生,知道父亲病重开支大,家庭经济困难,精心照料父亲的半个月,他节省开支,自己每天仅以馒头、稀饭充饥,叫人同情万分。孝道也是家教,作为旁观者,我们要为这个孩子读书就业多想办法。有一同事曾与我交谈,年轻人奋发学习,关键是要把握好5+2=几的这个公式。也就是说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环境,是中小学生必跨入的领地,一个星期七天,学校5天,家庭和社会2天,加上假期,学校5天的严格要求,学业又紧,正能量是占主导地位灌输给学生的,可另外两天和假期,不良风气侵蚀,抽烟喝酒、骑摩托狂奔花父母钱无度,享受追求名牌,这些东西不能让其滋生。
话又回到学习,中国文字是个瑰宝,中华诗词古文流芳百世,当今世界100多个国家开办了孔子学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好古文呢?2015年,上海小学课本已作改进,一年级课文,除拼音外,只三个字,天、地、人。第二课五个字“金、木、水、火、土”。中学语文课本,古文诗词比例也占到53%。作为中国人,要学好国文啊。“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全国举行的中华诗词比赛的大会上,上海一名女高中生力压群芳夺冠,令人佩服万分。
同学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这把标尺来说,爱国必须爱乡,爱乡必须爱家爱校,感恩党和政府,感恩父母,感恩母校师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必须努力学习,在成人成才道路上发展自己,贡献才智;诚信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扣好纽扣、常正衣冠做起,反思自己、克服短板、努力向前;必须遵纪守法、孝老爱亲,对别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做一个知足常乐,身心健康的人!同学们,两个百年目标的大好时光在等待着你们,奋勇向前吧!你们未来的前程,锦绣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