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新村:一心跟党走 日子更好过

刊发时间:2017-09-03 A1版  作者:毕应贵 彭文昌

  “多年前实施的佤山幸福工程让我们告别了茅草房、杈杈房,搬进新居开始了幸福新生活。今年以来,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又提升了我们佤族群众的精神内涵和文明素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了,广大群众在增收致富中你追我赶的劲头更足了。”沧源自治县糯良乡光荣新村村主任李新华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佤族群众走上致富路过上幸福生活。”
  走进光荣新村,“青山、翠竹、红顶、灰墙”风格统一的民居规划有序,公园、群众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公厕、养殖小区等完善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宣传标语,图说中国梦宣传牌及独具特色的文化墙掩映在绿树农舍间,充满着和谐文化气息的乡村景致一览无余。
  “与党同行大业千秋党领航,以民为本一路小康民作主。”来到村民赵红云家,一副感念党恩的对联挂在了大门两侧,“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挂在大门正中。院子里村民们正在他家帮助编烟。屋子里干干净净,各种物品摆放整齐,电视机、电视柜、茶几、饮水机、洗衣机、沙发等样样都有。
  “去年种了8亩烤烟,收入4万多元,今年目前为止,已经收了36车烟叶,看当前形势,收入要好于往年。”赵红云告诉记者,“我家里还种了1.2亩玉米用于饲养生猪,去年出栏3头卖了1600元,自己到烟站打工每年还有6千元收入。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进了新房,还有了稳定的收入。”
  “以前从大寨搬出来我们只带了些锅碗瓢盆,现在一家4口人住在又大又漂亮的房子里,这得感谢政府给我们建房补助、帮我们协调贷款。”赵红云激动地说道,“现在我们光荣新村村容村貌也好了。特别是村里的那些宣传画让我们认识到了很多关于党的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接下来我们会坚定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尽快将剩余贷款还上,让日子再过得滋润些。”
  相对于赵红云家,刚从江苏打工回来的李依嘎布家屋内装修及摆设要略显简单,但客厅正中特别挂了一幅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宣传画。她家4年前建了120多平方米的新房,为了尽快还清贷款,新房建好后,夫妻俩就外出到了江苏打工。直到去年,夫妻俩通过打工收入还清了贷款后用剩余的2万多元在家种起了10亩烤烟。
  “今年种了10亩烤烟,从选种、育苗、起垄、移栽、田间管理、烘烤、分级扎把都有技术人员来指导我们。” 李依嘎布说,“可能是第一年种植烤烟,烘烤技术要领还未完全掌握好,今年烘烤的烟叶品质等级不是很好。”看着院里一拖拉机已烘烤好的烟叶,李依嘎布面露难色。但她又转过来指着拖拉机旁堆放的石棉瓦、水泥砖等建材,信心满满地说,“好在家里还帮城里的建材商代销建材,一消两抵应该也不会亏,明年一定把烟种得更好,争取尽快脱贫致富。”
  “我们搬到新村来居住,比以前舒服多了。村子规划有序,各种设施齐全。房子盖好了,贷款也还清了,吃穿不愁了,看病、上学也有了保障。”李依嘎布说,“通过村里的文化墙、家里的宣传画,我们知道党的政策好,我们会教育好孩子,好好读书,只有一心跟党走,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村子更美了,街道更绿了,房屋更整齐了,路灯亮了,心里甜了,日子越过越舒心……”这是光荣新村佤族群众的肺腑之言。
  “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让群众在感受发展变化中增强感恩意识。”糯良乡宣传委员李玲介绍说,“我们通过开展农村文化氛围营造,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自觉养成勤劳致富、爱护家园、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深化广大群众的感恩教育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

返回
2025年07月08日  第768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光荣新村:一心跟党走 日子更好过

刊发时间:2017-09-03 A1版  作者:毕应贵 彭文昌 【字体:大 中 小】

  “多年前实施的佤山幸福工程让我们告别了茅草房、杈杈房,搬进新居开始了幸福新生活。今年以来,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又提升了我们佤族群众的精神内涵和文明素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了,广大群众在增收致富中你追我赶的劲头更足了。”沧源自治县糯良乡光荣新村村主任李新华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佤族群众走上致富路过上幸福生活。”
  走进光荣新村,“青山、翠竹、红顶、灰墙”风格统一的民居规划有序,公园、群众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公厕、养殖小区等完善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宣传标语,图说中国梦宣传牌及独具特色的文化墙掩映在绿树农舍间,充满着和谐文化气息的乡村景致一览无余。
  “与党同行大业千秋党领航,以民为本一路小康民作主。”来到村民赵红云家,一副感念党恩的对联挂在了大门两侧,“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挂在大门正中。院子里村民们正在他家帮助编烟。屋子里干干净净,各种物品摆放整齐,电视机、电视柜、茶几、饮水机、洗衣机、沙发等样样都有。
  “去年种了8亩烤烟,收入4万多元,今年目前为止,已经收了36车烟叶,看当前形势,收入要好于往年。”赵红云告诉记者,“我家里还种了1.2亩玉米用于饲养生猪,去年出栏3头卖了1600元,自己到烟站打工每年还有6千元收入。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进了新房,还有了稳定的收入。”
  “以前从大寨搬出来我们只带了些锅碗瓢盆,现在一家4口人住在又大又漂亮的房子里,这得感谢政府给我们建房补助、帮我们协调贷款。”赵红云激动地说道,“现在我们光荣新村村容村貌也好了。特别是村里的那些宣传画让我们认识到了很多关于党的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接下来我们会坚定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尽快将剩余贷款还上,让日子再过得滋润些。”
  相对于赵红云家,刚从江苏打工回来的李依嘎布家屋内装修及摆设要略显简单,但客厅正中特别挂了一幅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宣传画。她家4年前建了120多平方米的新房,为了尽快还清贷款,新房建好后,夫妻俩就外出到了江苏打工。直到去年,夫妻俩通过打工收入还清了贷款后用剩余的2万多元在家种起了10亩烤烟。
  “今年种了10亩烤烟,从选种、育苗、起垄、移栽、田间管理、烘烤、分级扎把都有技术人员来指导我们。” 李依嘎布说,“可能是第一年种植烤烟,烘烤技术要领还未完全掌握好,今年烘烤的烟叶品质等级不是很好。”看着院里一拖拉机已烘烤好的烟叶,李依嘎布面露难色。但她又转过来指着拖拉机旁堆放的石棉瓦、水泥砖等建材,信心满满地说,“好在家里还帮城里的建材商代销建材,一消两抵应该也不会亏,明年一定把烟种得更好,争取尽快脱贫致富。”
  “我们搬到新村来居住,比以前舒服多了。村子规划有序,各种设施齐全。房子盖好了,贷款也还清了,吃穿不愁了,看病、上学也有了保障。”李依嘎布说,“通过村里的文化墙、家里的宣传画,我们知道党的政策好,我们会教育好孩子,好好读书,只有一心跟党走,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村子更美了,街道更绿了,房屋更整齐了,路灯亮了,心里甜了,日子越过越舒心……”这是光荣新村佤族群众的肺腑之言。
  “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让群众在感受发展变化中增强感恩意识。”糯良乡宣传委员李玲介绍说,“我们通过开展农村文化氛围营造,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自觉养成勤劳致富、爱护家园、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深化广大群众的感恩教育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