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八大工程”推进脱贫攻坚

刊发时间:2017-09-03 A1版  作者:李廷昌

突出重点难点 完善工作措施

凤庆县“八大工程”推进脱贫攻坚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李廷昌) 凤庆县实施产业、就业、易地搬迁、绿色发展、教育、健康、危房改造、社会保障等“八大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产业扶贫工程,使贫困群众增收有渠道。提升核桃、茶叶、烤烟、畜牧、蚕桑等产业,发展“短平快”致富产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种植基地。大力支持贫困村开发旅游产品,实现资产收益。
  实施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程,使贫困群众居住不再难。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户4类重点对象放在农村危房改造优先位置,开展好C、D级危房精准调查,采取拆除重建、加固改造、兜底保障等方式扎实推进。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使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有改善。启动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同步制定实施集中安置点产业规划、同步制定搬迁贫困群众就业计划、同步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种养业、手工业、乡村旅游业,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开展职业技术培训,鼓励和支持搬迁贫困群众自主创业。
  实施就业扶贫工程,使贫困群众收入有来源。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利用示范性培训,免费对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依托重点项目带动一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一批、驻外地劳务服务机构组织一批、区位优势组织一批、“挂包帮”单位帮助一批“六个一批” 转移就业。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使贫困群众综合能力有新提升。完善家庭困难学生助学体系,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争取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招收指标向贫困村倾斜。争取每年从贫困村中选派一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壮年劳力到市级学校、医院、农业科技单位和种养加销企业进行技能学习培训。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使贫困群众生病不返贫。加强县、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健全农村疾病防控体系,配全乡村医生,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建立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完善大病调查干预,加大重点疾病防控,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施绿色扶贫工程,使贫困群众保护生态有增收。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到今年末,贫困村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择优安排居住在生态保护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使贫困群众生活不再愁。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对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发展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按程序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民政救助对象实施有效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大对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孤儿等困难群体救助力度,使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返回
2025年07月08日  第768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凤庆县“八大工程”推进脱贫攻坚

刊发时间:2017-09-03 A1版  作者:李廷昌 【字体:大 中 小】

突出重点难点 完善工作措施

凤庆县“八大工程”推进脱贫攻坚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李廷昌) 凤庆县实施产业、就业、易地搬迁、绿色发展、教育、健康、危房改造、社会保障等“八大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产业扶贫工程,使贫困群众增收有渠道。提升核桃、茶叶、烤烟、畜牧、蚕桑等产业,发展“短平快”致富产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种植基地。大力支持贫困村开发旅游产品,实现资产收益。
  实施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程,使贫困群众居住不再难。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户4类重点对象放在农村危房改造优先位置,开展好C、D级危房精准调查,采取拆除重建、加固改造、兜底保障等方式扎实推进。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使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有改善。启动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同步制定实施集中安置点产业规划、同步制定搬迁贫困群众就业计划、同步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种养业、手工业、乡村旅游业,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开展职业技术培训,鼓励和支持搬迁贫困群众自主创业。
  实施就业扶贫工程,使贫困群众收入有来源。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利用示范性培训,免费对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依托重点项目带动一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一批、驻外地劳务服务机构组织一批、区位优势组织一批、“挂包帮”单位帮助一批“六个一批” 转移就业。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使贫困群众综合能力有新提升。完善家庭困难学生助学体系,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争取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招收指标向贫困村倾斜。争取每年从贫困村中选派一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壮年劳力到市级学校、医院、农业科技单位和种养加销企业进行技能学习培训。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使贫困群众生病不返贫。加强县、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健全农村疾病防控体系,配全乡村医生,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建立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完善大病调查干预,加大重点疾病防控,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施绿色扶贫工程,使贫困群众保护生态有增收。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到今年末,贫困村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择优安排居住在生态保护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使贫困群众生活不再愁。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对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发展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按程序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民政救助对象实施有效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大对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孤儿等困难群体救助力度,使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