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生意外事故如何与家长沟通策略初探

刊发时间:2017-09-04 A3版  作者:方 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然而,幼儿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极大的好奇心,但由于身体协调性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而导致擦伤、烫伤、磕碰骨折、喉咙异物等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意外事故发生时,作为教师该如何与担心、焦虑的家长进行沟通呢?
  一、因人而异的沟通策略
  1、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更多地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而且也会耐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而男性家长则很少主动和教师交流,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教师也是女性。因此,女性家长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最易成为保护幼儿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男性家长,他们更多的是当孩子出现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解决方法或帮助。因此,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给予反馈,或者直接告诉他们明确的建议和可行的方法。如:我班的小周周宝贝,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因奔跑摔倒而磕破了头,当时他的父亲急匆匆赶到,我就用了后者与他沟通。
  2、根据家长的年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在调查和观察中,我们发现年纪大的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更关注小朋友的身体、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孩子过于娇惯,而很少关注小朋友其他方面的表现。年轻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在园表现。所以,对于年纪大的家长,我们只需用浅显的语言告诉他们孩子发生意外的经过就可以,与此同时要注意保持诚恳、尊重、亲切的态度,先做晚辈再做教师。对于年轻的家长,教师要尽量争取他们对于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在看到自己孩子受伤时,他们难过、担心、焦虑,与他们沟通时,听取他们的建议。
  3、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针对期望过高的家长,教师要从客观、全面和发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在园表现,否则就会伤及家长自尊心,使家长对孩子产生过激情绪。在措辞方面,教师要注意委婉,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让家长便于接受孩子受伤的事实。针对期望值过低的家长,像溺爱骄纵型、放任武断型的家长,教师可以提出严格的教育要求,阐述如此发展下去的不良后果,以引起家长的注意。如我带上一届的一个小朋友,他在家里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在学校里特别调皮,据说在家里也一样顽皮。一天午睡时,他爬到床上不午休,趁值午睡教师转过去帮踢被子的宝贝盖被子时,他就站起来跳,结果,头被磕出血了。当他的家长来到时,我便使用了后面这种策略,效果还不错。
  4、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也不同,所以对待孩子受伤的看法也不一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在家里也常磕磕碰碰,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却很少能够冷静对待。如我们班的浩浩小朋友,自己走路时跌倒把头磕了一个大包,他的爸爸下班来接他时,我们及时给他说明了情况,他笑笑说:“老师,没事他在家里也常跌倒。”
  5、根据孩子的个人状况,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等等。如:我们小班的婷婷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女孩,但她特别爱欺负人,不让别人碰她的东西。有一天,可可坐在她旁边,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油画棒,她就把不爱说话的可可的手咬伤了!我们在与他们的家长沟通时,就用了这个策略。
  二、因事而异的沟通策略
  1、以交流孩子情况为主的沟通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受伤)沟通,教师最好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述,其次,要借助具体事件经过反映孩子的表现,笼统地“他在幼儿园还是很乖、很聪明”,会让家长感到老师在应付自己,认为孩子是不被关注的,在反映孩子在园的一些缺点时,教师避免用一些过激的词语伤害到家长的自尊,所以教师要多使用就事论事的评价方式,以及发展性评价。
  2、以反映孩子问题为主的沟通策略。教师切忌用“告状”的口吻,要注意维护家长的心情。不要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受伤的经过。同时,遵循“一表扬、二建议、三希望”的原则。
  3、以配合工作为主的沟通策略。教师要明确交待任务,语言要言简意赅,任务要具体。如:我们班的豪豪小朋友头被磕伤后,我们明确交待家长,给洗孩子头时不能沾水,每天给他擦三次药水,定期到医院复查。
  4、家长因误解情绪过激时的沟通策略。在幼儿园里小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都想试探一下,但却不懂得冷、热、深、浅、高、低、刀、电的危险性。因此,一旦孩子受伤被家长知道就会误解教师没有负责,使得家长情绪过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等家长说完,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尽量避免与家长抬杠。教师不分场合与家长争执,只会让家长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或者对自己有偏见,或者认为教师是不负责任的,这样更不易于沟通。教师要从家长疼爱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情,并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谈论问题,更易于家长接受。教师可以通过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看这样如何”等,这样先认可再建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不讲理的家长,教师要不卑不亢,理性地将事情解释清楚。
  总之,当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事故时,教师除了判断准确、处理规范外,还要安抚好家长。首先,教师要勇于承认工作中的过失或者诚心向家长表示歉意,赢得家长的理解。其次,教师要详细向家长反映事故情况,让家长清晰事实真相,可以降低家长因迷惑而带来的焦虑,担忧和不安全感,最后和家长一起协商做好恢复工作,包括以后对孩子伤口的观察,孩子活动时的特殊照顾等等,这也是教师进行幼儿管理的有效措施。

返回
2025年07月09日  第768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幼儿发生意外事故如何与家长沟通策略初探

刊发时间:2017-09-04 A3版  作者:方 婕 【字体:大 中 小】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然而,幼儿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极大的好奇心,但由于身体协调性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而导致擦伤、烫伤、磕碰骨折、喉咙异物等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意外事故发生时,作为教师该如何与担心、焦虑的家长进行沟通呢?
  一、因人而异的沟通策略
  1、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更多地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而且也会耐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而男性家长则很少主动和教师交流,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教师也是女性。因此,女性家长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最易成为保护幼儿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男性家长,他们更多的是当孩子出现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解决方法或帮助。因此,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给予反馈,或者直接告诉他们明确的建议和可行的方法。如:我班的小周周宝贝,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因奔跑摔倒而磕破了头,当时他的父亲急匆匆赶到,我就用了后者与他沟通。
  2、根据家长的年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在调查和观察中,我们发现年纪大的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更关注小朋友的身体、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孩子过于娇惯,而很少关注小朋友其他方面的表现。年轻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在园表现。所以,对于年纪大的家长,我们只需用浅显的语言告诉他们孩子发生意外的经过就可以,与此同时要注意保持诚恳、尊重、亲切的态度,先做晚辈再做教师。对于年轻的家长,教师要尽量争取他们对于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在看到自己孩子受伤时,他们难过、担心、焦虑,与他们沟通时,听取他们的建议。
  3、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针对期望过高的家长,教师要从客观、全面和发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在园表现,否则就会伤及家长自尊心,使家长对孩子产生过激情绪。在措辞方面,教师要注意委婉,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让家长便于接受孩子受伤的事实。针对期望值过低的家长,像溺爱骄纵型、放任武断型的家长,教师可以提出严格的教育要求,阐述如此发展下去的不良后果,以引起家长的注意。如我带上一届的一个小朋友,他在家里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在学校里特别调皮,据说在家里也一样顽皮。一天午睡时,他爬到床上不午休,趁值午睡教师转过去帮踢被子的宝贝盖被子时,他就站起来跳,结果,头被磕出血了。当他的家长来到时,我便使用了后面这种策略,效果还不错。
  4、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也不同,所以对待孩子受伤的看法也不一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在家里也常磕磕碰碰,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却很少能够冷静对待。如我们班的浩浩小朋友,自己走路时跌倒把头磕了一个大包,他的爸爸下班来接他时,我们及时给他说明了情况,他笑笑说:“老师,没事他在家里也常跌倒。”
  5、根据孩子的个人状况,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等等。如:我们小班的婷婷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女孩,但她特别爱欺负人,不让别人碰她的东西。有一天,可可坐在她旁边,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油画棒,她就把不爱说话的可可的手咬伤了!我们在与他们的家长沟通时,就用了这个策略。
  二、因事而异的沟通策略
  1、以交流孩子情况为主的沟通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受伤)沟通,教师最好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述,其次,要借助具体事件经过反映孩子的表现,笼统地“他在幼儿园还是很乖、很聪明”,会让家长感到老师在应付自己,认为孩子是不被关注的,在反映孩子在园的一些缺点时,教师避免用一些过激的词语伤害到家长的自尊,所以教师要多使用就事论事的评价方式,以及发展性评价。
  2、以反映孩子问题为主的沟通策略。教师切忌用“告状”的口吻,要注意维护家长的心情。不要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受伤的经过。同时,遵循“一表扬、二建议、三希望”的原则。
  3、以配合工作为主的沟通策略。教师要明确交待任务,语言要言简意赅,任务要具体。如:我们班的豪豪小朋友头被磕伤后,我们明确交待家长,给洗孩子头时不能沾水,每天给他擦三次药水,定期到医院复查。
  4、家长因误解情绪过激时的沟通策略。在幼儿园里小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都想试探一下,但却不懂得冷、热、深、浅、高、低、刀、电的危险性。因此,一旦孩子受伤被家长知道就会误解教师没有负责,使得家长情绪过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等家长说完,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尽量避免与家长抬杠。教师不分场合与家长争执,只会让家长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或者对自己有偏见,或者认为教师是不负责任的,这样更不易于沟通。教师要从家长疼爱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情,并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谈论问题,更易于家长接受。教师可以通过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看这样如何”等,这样先认可再建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不讲理的家长,教师要不卑不亢,理性地将事情解释清楚。
  总之,当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事故时,教师除了判断准确、处理规范外,还要安抚好家长。首先,教师要勇于承认工作中的过失或者诚心向家长表示歉意,赢得家长的理解。其次,教师要详细向家长反映事故情况,让家长清晰事实真相,可以降低家长因迷惑而带来的焦虑,担忧和不安全感,最后和家长一起协商做好恢复工作,包括以后对孩子伤口的观察,孩子活动时的特殊照顾等等,这也是教师进行幼儿管理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