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函大全力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刊发时间:2017-09-07 A1版  作者:毕昱 杨金荣

治穷先治愚   培养明白人

农函大全力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本报讯   (记者  毕昱 通讯员 杨金荣)   今年43岁的杜光军是土生土长的云县漫湾镇核桃林村人,在担任村委会支书近10年的生涯中,多次参加云县农函大举办的中药材种植等实用技术的培训学习,取得了多门专业技术培训证书。并且通过参加培训,自己带头种植龙胆草、天麻、重楼等中药材50多亩,平均每年纯收入在8万元左右,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种植中药材1000多亩,年经济收入达到200余万元。杜光军和许许多多乡土能人的聪明才智来自何方?他们共同的心声是:“感谢农函大,把我们引上致富路!”
  农函大全称为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办在“家门口的大学”。
  近年来,我市稳步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取得喜人成果。临沧市农函大分校在省校的有力指导下,在市科协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导向,紧扣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临”和“科技兴农”战略,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全市农村,特别是广大贫困地区普遍开展农函大农村致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乡土致富人才,不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临沧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面大。 2016年,我市农函大办学地点重点放在“挂包帮”联系村和最边远、产业基础最薄弱的建档立卡贫困乡镇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举办专业在兼顾长效产业的同时积极开设“短平快”产业培训班,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为打牢产业基础、确保贫困户增收脱贫作出贡献。
  今年,市农函大又将办学重点面向贫困山区,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办学基本基点,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大力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1名“科技明白人”培训工作,切实在最边远、最贫困地区体现农函大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加大对各县(区)农函大辅导站的办学指导工作,提高办学质量、规范办学程序、完善痕迹档案管理,务求工作取得时效。抓紧抓实教学辅导,严把教学质量关,分校配合各县(区)具体做好茶叶、甘蔗、核桃、畜牧兽医、蚕桑、中草药、澳洲坚果、咖啡、魔芋等几个重点专业的面授辅导实作指导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农函大专职教师的培训管理,组织农函大辅导教师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并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导向和农民需求,组织编写地方特色专业教材,全力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深入基层对办学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办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农函大系统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依靠科技脱贫带头人。凤庆县鲁史镇金鸡村党总支书记何正早,他先后带头参加了农函大烤烟、核桃、茶叶、养猪、蚕桑、茶叶、魔芋等专业的学习,为带头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刚刚上任的何正早就看准烤烟产业发展“短平快”的优点,决心带领群众种植烤烟。但作为新烟区,群众种烟积极性不高,眼看种烟时令紧迫,他天天走家入户去动员,总算发动群众种上了500亩烤烟。由于群众缺乏种植经验、烘烤技术,他带头并动员烤烟种植户的劳动骨干参加了农函大烤烟班的学习,请县农函大辅导教师到村上实地指导学员。同时一趟趟到镇烟站虚心请教、认真学习,然后手把手地教群众种烤烟技术,终于烤出了色泽标准质优价高的烟叶。现在烤烟产业已成为金鸡村的一大支柱产业,烤烟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500亩增加到现在的1800亩。
  带领群众尝到了科技致富甜头的何正早,又先后带着大家报名参加了茶叶、养猪、蚕桑、茶叶、魔芋等专业的学习,群众对参加农函大学习的热忱,一年高过一年。近10年来全村累计共有1000多人次参加了农函大学习,在他的引领下,群众都真正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富,科技先行的道理。

 

返回
2025年07月09日  第769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农函大全力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刊发时间:2017-09-07 A1版  作者:毕昱 杨金荣 【字体:大 中 小】

治穷先治愚   培养明白人

农函大全力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本报讯   (记者  毕昱 通讯员 杨金荣)   今年43岁的杜光军是土生土长的云县漫湾镇核桃林村人,在担任村委会支书近10年的生涯中,多次参加云县农函大举办的中药材种植等实用技术的培训学习,取得了多门专业技术培训证书。并且通过参加培训,自己带头种植龙胆草、天麻、重楼等中药材50多亩,平均每年纯收入在8万元左右,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种植中药材1000多亩,年经济收入达到200余万元。杜光军和许许多多乡土能人的聪明才智来自何方?他们共同的心声是:“感谢农函大,把我们引上致富路!”
  农函大全称为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办在“家门口的大学”。
  近年来,我市稳步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取得喜人成果。临沧市农函大分校在省校的有力指导下,在市科协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导向,紧扣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临”和“科技兴农”战略,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全市农村,特别是广大贫困地区普遍开展农函大农村致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乡土致富人才,不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临沧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面大。 2016年,我市农函大办学地点重点放在“挂包帮”联系村和最边远、产业基础最薄弱的建档立卡贫困乡镇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举办专业在兼顾长效产业的同时积极开设“短平快”产业培训班,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为打牢产业基础、确保贫困户增收脱贫作出贡献。
  今年,市农函大又将办学重点面向贫困山区,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办学基本基点,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大力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1名“科技明白人”培训工作,切实在最边远、最贫困地区体现农函大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加大对各县(区)农函大辅导站的办学指导工作,提高办学质量、规范办学程序、完善痕迹档案管理,务求工作取得时效。抓紧抓实教学辅导,严把教学质量关,分校配合各县(区)具体做好茶叶、甘蔗、核桃、畜牧兽医、蚕桑、中草药、澳洲坚果、咖啡、魔芋等几个重点专业的面授辅导实作指导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农函大专职教师的培训管理,组织农函大辅导教师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并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导向和农民需求,组织编写地方特色专业教材,全力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深入基层对办学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办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农函大系统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依靠科技脱贫带头人。凤庆县鲁史镇金鸡村党总支书记何正早,他先后带头参加了农函大烤烟、核桃、茶叶、养猪、蚕桑、茶叶、魔芋等专业的学习,为带头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刚刚上任的何正早就看准烤烟产业发展“短平快”的优点,决心带领群众种植烤烟。但作为新烟区,群众种烟积极性不高,眼看种烟时令紧迫,他天天走家入户去动员,总算发动群众种上了500亩烤烟。由于群众缺乏种植经验、烘烤技术,他带头并动员烤烟种植户的劳动骨干参加了农函大烤烟班的学习,请县农函大辅导教师到村上实地指导学员。同时一趟趟到镇烟站虚心请教、认真学习,然后手把手地教群众种烤烟技术,终于烤出了色泽标准质优价高的烟叶。现在烤烟产业已成为金鸡村的一大支柱产业,烤烟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500亩增加到现在的1800亩。
  带领群众尝到了科技致富甜头的何正早,又先后带着大家报名参加了茶叶、养猪、蚕桑、茶叶、魔芋等专业的学习,群众对参加农函大学习的热忱,一年高过一年。近10年来全村累计共有1000多人次参加了农函大学习,在他的引领下,群众都真正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富,科技先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