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合力帮扶挂钩村
本报讯 (通讯员 周建伟 孙亚丽 孙春丽) “你家都享受到了哪些扶贫政策?到乡里和村里办事,乡村干部有故意为难你们吗?家里有几个劳动力?平时都做些什么产业……”连日来,市纪委112名纪检监察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前往市纪委“挂包帮”联系点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菖蒲塘村和扎模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必须选准突破口。”为选准突破口,市纪委做实结对帮扶这篇文章,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分布情况,在扎模村安排47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85户、335人;在菖蒲塘村安排65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20户、446人。
明确由1名市纪委副书记具体抓脱贫攻坚工作,成立机关“挂包帮”办公室,由1名市纪委常委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分别向两个贫困村派出6名驻村工作队队员,长期驻村帮扶。帮扶干部及时联村联户,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研究制定脱贫措施和路径。
今年以来,市纪委分别组织开展了入户访贫问苦行动、春节送温暖慰问行动、集中宣传教育行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和回访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活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走访贫困户1500余人次。
“要解决贫困户想致富、想干事、有本事的问题,就得落实技术帮扶,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培养农村致富明白人,培育新型农民。”市纪委市监察局找准帮扶突破口后,邀请临沧技校、财校、卫校、农校领导、教师参与有关工作,听取各职业学校对乌木龙乡职业教育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
同时,邀请临沧农校教师到乌木龙乡开展为期5天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家畜家禽养殖、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四大方面专项技能培训,共培训群众424人次,参加专项能力测试考核106人,通过率达100%。并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农艺工、兽医防治员、砌筑工、种养殖、家政服务技能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次,培训人数56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561人,取证率100%。市核桃研究所和临沧农校,派出专家深入贫困村对发展核桃、茶叶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解决存在问题,为挂钩贫困户核桃和茶叶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协商临沧技校、财校、卫校、农校在招生上对乌木龙乡给予支持,组织扎模完小9名教师到临翔区南屏小学进行观摩学习。
市纪委结合当地实际,协调争取基础设施项目和资金及牵线搭桥引进扶贫项目。帮助扎模村和菖蒲塘村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协调资金20万元;协调核桃烘干机2台;为扎模村争取解决河边挡墙和玉米汤挡墙工程项目资金25万元,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780万元,用于乌木龙乡学校建设;落实资金20万元,用于村民活动场建设。
“我们山区家家都有核桃,以前卖核桃只有到乡上才能卖个好价钱,现在村里有核桃烘干机,在村里也能卖个好价钱,不用来回跑了。”村里的一位老大爷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