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镇:党旗映红致富路

刊发时间:2017-09-16 A1版  作者:段珊珊

  “我们的便民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开展预约、延时,一事一访、随时回访、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等特色服务,使党的惠民政策第一时间得以兑现,并实现高效便捷为民办事。”云县幸福镇党委组织委员李金红介绍,特别是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我们利用QQ、微信等载体,推行上好“微党课”、创设“微平台”、用好“微时间”、搭建“微阵地”的“四微”党建活动,打造便捷、高效、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抓实党建服务民生工作。
  幸福镇以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咬定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目标,抓实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工作,创新机制,探索出“抓党建、促产业,抓产业、促增收,抓增收、建家园”的路子,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感谢党和政府,除了给我们补助脱贫产业发展循环资金,最关键的是让我们加入了专业合作社,给我们指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家住干坡村的王正锋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初他加入干坡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依靠政府扶持的5000元产业发展循环金,发展生态土鸡养殖,依托合作社专业化发展,当年王正锋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386元,实现了脱贫摘帽。篾笆山村监督委主任朱利山说:“过去我们祖辈种甘蔗都是能种多少种多少,有些年份甘蔗价格不好,辛苦了一年都没什么收入,加入合作社后,甘蔗、咖啡、坚果等产业,都是保底收购的订单产业,让农户有了发展的信心和增收的渠道。”
  目前,幸福镇18个村均组建了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并采取“支部+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模式,充分运用好户均5000元产业发展循环金,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养鸡521户、养猪410户、养牛86户、养羊52户,发展魔芋产业103户2151亩。带动全镇甘蔗新植18468亩,新植坚果10000亩、提质增效3000亩,新植咖啡950亩。建成年加工规模1万吨坚果加工厂一个,带动镇内农户种植坚果20万余株。完成劳动技能培训56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34人;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18个,开展电商培训1000余人。
  幸福镇工作人员陈芳感慨道,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幸福镇人居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前,她刚到幸福镇工作时,集镇街道的车辆都是乱停乱放,路边的杂物、垃圾成堆也没人清理。近一年来,通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增花补绿、道路整治等措施,现在街道整齐有序干净,道路两边也栽上了各种颜色的美人蕉,感觉幸福处处是美景,幸福人民也越来越幸福。

  既要脱贫致富,也要家园美丽。幸福镇以建设“乡村旅游小镇、宜居美丽家园”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通过“党建+”工作方式构建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党建工作模式,抓制度建设,突出基层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群众真切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该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采取BOT和EPC的合作模式,与云南中贸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同,由该公司垫资建成投资约130万元的垃圾焚烧站,在原有72个老式垃圾箱的基础上,配备2立方米垃圾集装箱40个,垃圾清运车一辆,建成垃圾焚烧炉8个。2016年至今,共增设污水管道700米,清理排污下水道1600米;启动集镇棚户区改造农户改房400户;改造公厕1座,新建三星级旅游卫生厕所1座;在集镇区主干道种植行道树1130株、美人蕉 4980平方米;安装路灯403盏,打造街景1个。同时,全镇5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启动建房489户,加固改造32户,已全面完成;采取集中和分散安置相结合,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1个,共惠及贫困户121户457人,均已建成并入住,入住率为100%。

返回
2025年07月09日  第770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幸福镇:党旗映红致富路

刊发时间:2017-09-16 A1版  作者:段珊珊 【字体:大 中 小】

  “我们的便民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开展预约、延时,一事一访、随时回访、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等特色服务,使党的惠民政策第一时间得以兑现,并实现高效便捷为民办事。”云县幸福镇党委组织委员李金红介绍,特别是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我们利用QQ、微信等载体,推行上好“微党课”、创设“微平台”、用好“微时间”、搭建“微阵地”的“四微”党建活动,打造便捷、高效、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抓实党建服务民生工作。
  幸福镇以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咬定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目标,抓实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工作,创新机制,探索出“抓党建、促产业,抓产业、促增收,抓增收、建家园”的路子,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感谢党和政府,除了给我们补助脱贫产业发展循环资金,最关键的是让我们加入了专业合作社,给我们指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家住干坡村的王正锋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初他加入干坡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依靠政府扶持的5000元产业发展循环金,发展生态土鸡养殖,依托合作社专业化发展,当年王正锋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386元,实现了脱贫摘帽。篾笆山村监督委主任朱利山说:“过去我们祖辈种甘蔗都是能种多少种多少,有些年份甘蔗价格不好,辛苦了一年都没什么收入,加入合作社后,甘蔗、咖啡、坚果等产业,都是保底收购的订单产业,让农户有了发展的信心和增收的渠道。”
  目前,幸福镇18个村均组建了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并采取“支部+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模式,充分运用好户均5000元产业发展循环金,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养鸡521户、养猪410户、养牛86户、养羊52户,发展魔芋产业103户2151亩。带动全镇甘蔗新植18468亩,新植坚果10000亩、提质增效3000亩,新植咖啡950亩。建成年加工规模1万吨坚果加工厂一个,带动镇内农户种植坚果20万余株。完成劳动技能培训56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34人;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18个,开展电商培训1000余人。
  幸福镇工作人员陈芳感慨道,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幸福镇人居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前,她刚到幸福镇工作时,集镇街道的车辆都是乱停乱放,路边的杂物、垃圾成堆也没人清理。近一年来,通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增花补绿、道路整治等措施,现在街道整齐有序干净,道路两边也栽上了各种颜色的美人蕉,感觉幸福处处是美景,幸福人民也越来越幸福。

  既要脱贫致富,也要家园美丽。幸福镇以建设“乡村旅游小镇、宜居美丽家园”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通过“党建+”工作方式构建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党建工作模式,抓制度建设,突出基层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群众真切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该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采取BOT和EPC的合作模式,与云南中贸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同,由该公司垫资建成投资约130万元的垃圾焚烧站,在原有72个老式垃圾箱的基础上,配备2立方米垃圾集装箱40个,垃圾清运车一辆,建成垃圾焚烧炉8个。2016年至今,共增设污水管道700米,清理排污下水道1600米;启动集镇棚户区改造农户改房400户;改造公厕1座,新建三星级旅游卫生厕所1座;在集镇区主干道种植行道树1130株、美人蕉 4980平方米;安装路灯403盏,打造街景1个。同时,全镇5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启动建房489户,加固改造32户,已全面完成;采取集中和分散安置相结合,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1个,共惠及贫困户121户457人,均已建成并入住,入住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