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诗词里嗅到了秋的味道

刊发时间:2017-09-17 A3版  作者:吴卓然

  自今年立秋到今天,已有小半月。因为身处云南的西南边陲小镇,所以一年对我们来说只有两季:火辣闷热的夏天,以及阳光和煦的春天。所以,对于秋的概念很模糊。除非碰到气候异常,寒潮南下,才会难得一见枯黄的梧桐叶在寒风中盘旋,看到榕树枝干在凛冽中瑟缩。
  正因为少见,所以多了几分神往,四季中最喜欢的就是秋天。
  秋天,经冬的酷寒,历春的风情,过夏的浪漫,去孱弱,尽浮躁,更显生命的魅力,也展现出坚强的品格和宽阔博大的胸怀。
  对秋天的喜爱,更多的是缘由那古典诗词中,诗人笔下动情的描述。
  而当秋天遇见诗词,我看到的则是一幅深情美丽的画卷:“秋来谁做韵花主,撑住残秋是此花。”
  此花便是菊花。如果说班里最美的女生叫做班花,那秋天里最美最有代表的菊花是否可以叫做撑起整个秋天的季花?
  菊花之美,自古都有受到人们的倾心与偏爱。记得前些年,在昆明大观楼参观秋菊展,在昆明,很难感受到“落木萧萧下”的景致,但竞相绽放的菊花让我看到了春城里的一抹秋色。
  如果不是那次在大观楼看到各色艳丽的菊花,我也许真的以为菊花只有黄色。倒不是没有常识,只因在诗词中菊花已被染成一片金灿灿的黄深入人心:“露染黄金一样圆”“金靥万个围苍苔”“金葩玉蕊破寒霜”……
  秋天的诗词里,吟咏最多的花是菊花,而最出名的菊,当属陶渊明的“东篱菊”“东篱菊花今已开,万物各自相驱催”。花已开好,君今何在?
  “乃知万物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一种花,能因一个人流芳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艳,更因为那个“性嗜酒,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强腰翁”赋予了它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敬仰的气节。而这,也正是中国读书人的脊梁,有如菊花在肃杀衰败的环境中傲然开放。
  在大观楼秋菊展最后,我看到了唐代元稹的一句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确,秋天本来就是菊的舞台,“却寻桃杏哪复有,?旧树惨惨空墙隈”。万物已凋敝,已无百花斗艳争宠。
  所以,对秋菊,岂能不爱?“此事古难全”,是一种传承千古的秋思。
  “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诗是抒情咏志的载体,摹有形之物,言无状之情。而当熟透了的秋在凝练多情的诗人笔下,又会生出怎样的情愫?
  诗词中的秋味,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秋天独有的思愁:“秋来何所思”,这是一种唯有秋风将至才能体会得到的情绪,思什么?“所思在远道”:所思所想在远方,因为远方有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的所爱……
  人是一种很容易被环境感染的动物。而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在这样一个秋风萧瑟,凋敝枯萎,略带微凉的氛围中被触发了:“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不管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之秋,还是在“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寻常人家,秋之景,总是带着荒凉衰败的色彩,缺少轻松明快的节奏。
  其实不然,秋天里还有一种韵味清新脱俗,有如“空山新雨后”的干净空灵,明月朗照松林,可以想象月光的皎洁倾泻而下,像一盏冷光灯照在心里,似冷非冷,幽清明静。
  因为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给人们赏月创造了客观条件,才有了“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而在寄托秋思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无疑成了最好的情感载体。
  因此,人们习惯于在思念远方亲人的时候,举目遥望,于同一片星汉间、同一轮明月下传递情思。“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秋月的阴晴圆缺牵动着人们的情感波动,“愁心与明月”随风相寄,不知何时送达,是否会被秋燥的风吹干?
  所以,秋思固然是自古难全,唯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能拥抱的时候就不要只是牵手;能相依相偎就不要辜负了明月良辰。
  “稻花香里说丰年”,是一种丰收的喜悦。秋天,是一年四季中丰收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所有的耕耘和汗水,在这一刻都变成了丰收的喜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每读到这些诗句,眼前仿佛能看到成片成片的庄稼,在秋风里翻起浪花,四溢飘香。用毛泽东的诗一言以蔽之,就是“喜看稻菽千重浪”,这是豪迈中的喜悦。
  “丰年留客足鸡豚”,丰收的喜悦是用来分享的:准备好收获的食材,把老朋友邀至家中聊聊家常(“把酒话桑麻”),看看谷场里堆满的丰收(“开轩面场圃”),喝着秋天才有的菊花酒…,农家人的质朴和勤劳在秋天里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词是人类情感共鸣的传感器,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阻隔,拉进心与心的距离。诗词虽然能表现很多,但秋天的美却不是诗词能够轻易涵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大自然把秋天的丰收、思念、气节和哀愁赋予我们,让我们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美的认知。所以说,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诗人,整个秋天都是它最好的作品。

返回
2025年07月09日  第770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我在诗词里嗅到了秋的味道

刊发时间:2017-09-17 A3版  作者:吴卓然 【字体:大 中 小】

  自今年立秋到今天,已有小半月。因为身处云南的西南边陲小镇,所以一年对我们来说只有两季:火辣闷热的夏天,以及阳光和煦的春天。所以,对于秋的概念很模糊。除非碰到气候异常,寒潮南下,才会难得一见枯黄的梧桐叶在寒风中盘旋,看到榕树枝干在凛冽中瑟缩。
  正因为少见,所以多了几分神往,四季中最喜欢的就是秋天。
  秋天,经冬的酷寒,历春的风情,过夏的浪漫,去孱弱,尽浮躁,更显生命的魅力,也展现出坚强的品格和宽阔博大的胸怀。
  对秋天的喜爱,更多的是缘由那古典诗词中,诗人笔下动情的描述。
  而当秋天遇见诗词,我看到的则是一幅深情美丽的画卷:“秋来谁做韵花主,撑住残秋是此花。”
  此花便是菊花。如果说班里最美的女生叫做班花,那秋天里最美最有代表的菊花是否可以叫做撑起整个秋天的季花?
  菊花之美,自古都有受到人们的倾心与偏爱。记得前些年,在昆明大观楼参观秋菊展,在昆明,很难感受到“落木萧萧下”的景致,但竞相绽放的菊花让我看到了春城里的一抹秋色。
  如果不是那次在大观楼看到各色艳丽的菊花,我也许真的以为菊花只有黄色。倒不是没有常识,只因在诗词中菊花已被染成一片金灿灿的黄深入人心:“露染黄金一样圆”“金靥万个围苍苔”“金葩玉蕊破寒霜”……
  秋天的诗词里,吟咏最多的花是菊花,而最出名的菊,当属陶渊明的“东篱菊”“东篱菊花今已开,万物各自相驱催”。花已开好,君今何在?
  “乃知万物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一种花,能因一个人流芳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艳,更因为那个“性嗜酒,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强腰翁”赋予了它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敬仰的气节。而这,也正是中国读书人的脊梁,有如菊花在肃杀衰败的环境中傲然开放。
  在大观楼秋菊展最后,我看到了唐代元稹的一句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确,秋天本来就是菊的舞台,“却寻桃杏哪复有,?旧树惨惨空墙隈”。万物已凋敝,已无百花斗艳争宠。
  所以,对秋菊,岂能不爱?“此事古难全”,是一种传承千古的秋思。
  “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诗是抒情咏志的载体,摹有形之物,言无状之情。而当熟透了的秋在凝练多情的诗人笔下,又会生出怎样的情愫?
  诗词中的秋味,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秋天独有的思愁:“秋来何所思”,这是一种唯有秋风将至才能体会得到的情绪,思什么?“所思在远道”:所思所想在远方,因为远方有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的所爱……
  人是一种很容易被环境感染的动物。而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在这样一个秋风萧瑟,凋敝枯萎,略带微凉的氛围中被触发了:“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不管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之秋,还是在“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寻常人家,秋之景,总是带着荒凉衰败的色彩,缺少轻松明快的节奏。
  其实不然,秋天里还有一种韵味清新脱俗,有如“空山新雨后”的干净空灵,明月朗照松林,可以想象月光的皎洁倾泻而下,像一盏冷光灯照在心里,似冷非冷,幽清明静。
  因为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给人们赏月创造了客观条件,才有了“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而在寄托秋思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无疑成了最好的情感载体。
  因此,人们习惯于在思念远方亲人的时候,举目遥望,于同一片星汉间、同一轮明月下传递情思。“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秋月的阴晴圆缺牵动着人们的情感波动,“愁心与明月”随风相寄,不知何时送达,是否会被秋燥的风吹干?
  所以,秋思固然是自古难全,唯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能拥抱的时候就不要只是牵手;能相依相偎就不要辜负了明月良辰。
  “稻花香里说丰年”,是一种丰收的喜悦。秋天,是一年四季中丰收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所有的耕耘和汗水,在这一刻都变成了丰收的喜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每读到这些诗句,眼前仿佛能看到成片成片的庄稼,在秋风里翻起浪花,四溢飘香。用毛泽东的诗一言以蔽之,就是“喜看稻菽千重浪”,这是豪迈中的喜悦。
  “丰年留客足鸡豚”,丰收的喜悦是用来分享的:准备好收获的食材,把老朋友邀至家中聊聊家常(“把酒话桑麻”),看看谷场里堆满的丰收(“开轩面场圃”),喝着秋天才有的菊花酒…,农家人的质朴和勤劳在秋天里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词是人类情感共鸣的传感器,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阻隔,拉进心与心的距离。诗词虽然能表现很多,但秋天的美却不是诗词能够轻易涵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大自然把秋天的丰收、思念、气节和哀愁赋予我们,让我们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美的认知。所以说,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诗人,整个秋天都是它最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