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
出台政策 资金扶持
我市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 熊之鹂 普华美) 双江自治县大文乡清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最近喜事临门——在云南丝路荟科技有限公司的帮助下,不仅火腿销路得到解决,而且价格还将提高30%以上。
2016年6月,云南丝路荟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筹建双江县电商产业园,在积极建设乡(镇)及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同时,还及时上传农产品相关信息。进入6月,双江火龙果大量上市,云南丝路荟科技有限公司在网络上进行重点推介。皮薄、甜味浓的双江火龙果受到人们青睐,全国各地消费者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买到价廉物美的双江火龙果。畅通的销路使价格得到提升,不少火龙果种植农户的收入比往年翻番。随着电商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加快了双江农产品外销的步伐,双江县电商产业园筹建至今,依托电商销售的农产品金额突破300万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将促进电商发展作为产业脱贫的一个重点,积极在政策、资金、人员上进行倾斜,全市电商扶贫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2016年,我市出台“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农村电商网络。
经过积极争取,我市获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跨境电子商务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共计13030万元的资金支持。市级财政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建成的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及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给予不同的补助。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8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44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 27个贫困乡(镇)实现全覆盖。依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838个,241个贫困村已建成218个,其余23个正在建设。全市各级电商公共服务机构、电商企业优先录取贫困家庭成员,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已吸纳贫困农户家庭人员就业500人。
通过招商洽谈促进电商发展。先后与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阿里巴巴、京东、贵阳货车帮、云南资本、湖南卫视快乐购等企业就入驻我市电商发展、物流建设等进行考察商谈,合作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各县(区)商务部门组织企业入驻云南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该平台上传信息,目前已有15户企业在云南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注册并上载企业及产品信息。
我市多渠道做好电商从业人员培训。组织8县(区)商务系统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到曲靖市、楚雄州、大理州和普洱市考察学习电子商务工作。市商务局与团市委联合举办“首届临沧市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入门基础培训班”,对各县(区)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或有学习需求的200名青年进行培训。与中国移动临沧分公司合作,举办“互联网+电子商务”培训班,8县(区)商务系统和部分电商企业代表及云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共80多人参加。通过培训,为我市电商工作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云南丝路荟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在网上积极销售双江的农产品,而且还在公司位于昆明的两个展厅设立双江农产品专柜。市级电商中心在充分拓展网上销售的同时,先后开设3个“临农e购”生活馆,设置30台自动售货柜和20台生鲜自提柜,打造便民生活圈。据了解,线上线下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市电商发展的一种共同营销模式。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行 “互联网+特色旅游”,不仅推动了营销方式创新,而且加快了精准脱贫步伐。
在资本、市场和政府的联合推动下,我市滇红集团、顺宁府酒业、“阿寿哥”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在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上销售, 除“临农e购”外,本土企业还培育了“天之凤”“彩云优品”“村淘乐” “微佤山”“云岭山城”“鑫辰电商”“榕霖电商”等购物平台。全市应用电商物流企业142家,设立网站205个,电商企业(合作社)100家,建成各类网店1000余个 。今年以来,四级电商公共服务机构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约1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