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山寨的好书记

刊发时间:2017-09-21 A1版  作者:彭文昌

      曾经,他当过兵、从过警,自己创办牧场,勤劳致富; 现在,他是一位任劳任怨为老百姓谋福祉的村干部,想方设法为村民们做实事,经常风餐露宿地奔赴田间地头,走家串户心系百姓冷暖,他就是刘开明——

拉祜山寨的好书记

  “刘支书心里时时装着我们群众,他想尽办法请来技术员,教我们科学养鸡、养猪、管护茶园、种核桃和烤烟,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跟着共产党走,跟着刘支书干,我们心里踏实。”这是临翔区南美乡坡脚村村民逢人便说的心里话。
  群众说的“刘支书”,是1972年出生的刘开明。他是坡脚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一个土生土长的拉祜汉子。自2007年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以来,刘开明一直以带领拉祜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忠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使命,在南美乡的大山深处竖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罗锅1口,碗4个,板凳4条,筷子若干……”这是刘开明就任坡脚村党总支书记时,移交清单上所列的内容,也是刘开明所面临的坡脚村的贫困现状。2007年的坡脚村,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的发展观念都十分落后。同时,全村产业结构薄弱,没有正规的主体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54元,在南美乡基本属于倒数第一村……
  “党员和村民信任我,选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我就应该把工作做好,带着全体村民把村子建设好,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刘开明说,群众信任才能干成事。面对乡亲们的期盼和信任,刘开明没有犹豫,更不敢怠慢。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抓班子建队伍、抓组织严整顿、抓阵地优服务、抓经济强保障,一直以来,刘开明把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要任务。
  “一个高寒山区民族贫困村能否发展,关键在于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堡垒、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刘开明说,这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贯彻执行,能否密切干群关系。我们村干部只有做到了解村情、了解户情、了解民情,做到知根知底,才能让上级的惠民政策,如实地传达到老百姓的心中。
  正是刘开明的兢兢业业,坡脚村“两委”班子重新焕发了活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吃苦耐劳,团结干事谋发展。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步树立起来,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老百姓纷纷说:“有事就找党组织”“有了党组织我们奔小康就有希望了。”
  “以前的村级活动场所‘脏、乱、差’,村干部管理松散,群众办事找不到人,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村妇联主席王明凤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村级活动场所干净整洁、办公环境舒适宜人。环境改善了,心情舒畅了,群众来办事方便了,村干部的干事热情和信心也就更足了。这些都与刘支书的辛勤努力分不开。
  “在这么穷的山沟沟里担任村干部,责任就是良心啊!只要我还当一天村干部,就要为群众多做一些实事。”刘开明始终认为自己为拉祜群众所做的事情还不够多、不够好。刚任职的两年里,为找准坡脚村贫困的根源,早出晚归成了他的习惯,走村串寨,深入群众家中交心谈心,与他们分析研究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症结,了解他们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茶叶作为坡脚村的主体产业虽和双江自治县冰岛村只是一河之隔,但价格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没有统一的经营理念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导致坡脚茶价格参差不齐成为了制约坡脚村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
  俗话说“手里没把米,叫鸡也不理。”刘开明在带领干部群众抓牢茶叶质量关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裕元祥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了拉祜魂坡脚茶庄园,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又一举措实施。
  “将省财政扶持项目资金80万元入股坡脚茶庄园每年分红10万元、将集体土地入股坡脚茶庄园作为建设用地每年分成3000元、坡脚茶庄园每年给予村集体5万元工作经费、出租村集体茶园每年分成3万元,实现每年18.3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50万元左右。”刘开明在算着经济账的同时说道,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也为坡脚茶找到了统一的销售渠道,提升了全村的茶叶价格,同时也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困难。
  找准了坡脚村贫困的根源,刘开明变得更加忙碌了,几乎坡脚村的每条山路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和足迹。今年以来,刘开明又带领坡脚村群众进行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强化核桃、茶叶两个主体产业的同时,引进食用玫瑰花种植,彻底替代了烤烟、油菜、长寿仁豌豆。
  “食用玫瑰花种下后可连续采收15年,而且一年产3季,采摘时间可由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以保底价按7元一公斤算,每亩预计有3至5千元的收入,亩产值比起种烤烟、油菜和长寿仁豌豆要增加1000元左右。”刘开明说,目前已引进企业准备进村办厂,全村已种植330亩玫瑰,按当前临沧还没有其他农户种植的情况,应该说是比较有市场前景的产业。
  “党和政府的关心让我们拉祜族群众住进了抗震安居房,硬板路修到了房前屋后,吃穿不愁了,看病有保障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信心也足了。”拉祜族村民罗佛刚说,今年村里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我家种了两亩玫瑰花,虽然才开始种植,但相信跟着刘支书走不会错,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像玫瑰花一样越过越红火。
  “村干部和普通农民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我自己没有田、没有地,每天只会盘算着全村的‘一亩三分地’。”刘开明时常说。
  在他担任坡脚村党总支书记的10年间,坡脚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拉祜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1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59.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68元。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5年底全部脱贫,全村于2016年脱贫出列,实现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

返回
2025年07月09日  第770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拉祜山寨的好书记

刊发时间:2017-09-21 A1版  作者:彭文昌 【字体:大 中 小】

      曾经,他当过兵、从过警,自己创办牧场,勤劳致富; 现在,他是一位任劳任怨为老百姓谋福祉的村干部,想方设法为村民们做实事,经常风餐露宿地奔赴田间地头,走家串户心系百姓冷暖,他就是刘开明——

拉祜山寨的好书记

  “刘支书心里时时装着我们群众,他想尽办法请来技术员,教我们科学养鸡、养猪、管护茶园、种核桃和烤烟,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跟着共产党走,跟着刘支书干,我们心里踏实。”这是临翔区南美乡坡脚村村民逢人便说的心里话。
  群众说的“刘支书”,是1972年出生的刘开明。他是坡脚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一个土生土长的拉祜汉子。自2007年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以来,刘开明一直以带领拉祜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忠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使命,在南美乡的大山深处竖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罗锅1口,碗4个,板凳4条,筷子若干……”这是刘开明就任坡脚村党总支书记时,移交清单上所列的内容,也是刘开明所面临的坡脚村的贫困现状。2007年的坡脚村,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的发展观念都十分落后。同时,全村产业结构薄弱,没有正规的主体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54元,在南美乡基本属于倒数第一村……
  “党员和村民信任我,选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我就应该把工作做好,带着全体村民把村子建设好,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刘开明说,群众信任才能干成事。面对乡亲们的期盼和信任,刘开明没有犹豫,更不敢怠慢。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抓班子建队伍、抓组织严整顿、抓阵地优服务、抓经济强保障,一直以来,刘开明把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要任务。
  “一个高寒山区民族贫困村能否发展,关键在于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堡垒、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刘开明说,这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贯彻执行,能否密切干群关系。我们村干部只有做到了解村情、了解户情、了解民情,做到知根知底,才能让上级的惠民政策,如实地传达到老百姓的心中。
  正是刘开明的兢兢业业,坡脚村“两委”班子重新焕发了活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吃苦耐劳,团结干事谋发展。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步树立起来,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老百姓纷纷说:“有事就找党组织”“有了党组织我们奔小康就有希望了。”
  “以前的村级活动场所‘脏、乱、差’,村干部管理松散,群众办事找不到人,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村妇联主席王明凤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村级活动场所干净整洁、办公环境舒适宜人。环境改善了,心情舒畅了,群众来办事方便了,村干部的干事热情和信心也就更足了。这些都与刘支书的辛勤努力分不开。
  “在这么穷的山沟沟里担任村干部,责任就是良心啊!只要我还当一天村干部,就要为群众多做一些实事。”刘开明始终认为自己为拉祜群众所做的事情还不够多、不够好。刚任职的两年里,为找准坡脚村贫困的根源,早出晚归成了他的习惯,走村串寨,深入群众家中交心谈心,与他们分析研究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症结,了解他们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茶叶作为坡脚村的主体产业虽和双江自治县冰岛村只是一河之隔,但价格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没有统一的经营理念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导致坡脚茶价格参差不齐成为了制约坡脚村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
  俗话说“手里没把米,叫鸡也不理。”刘开明在带领干部群众抓牢茶叶质量关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裕元祥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了拉祜魂坡脚茶庄园,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又一举措实施。
  “将省财政扶持项目资金80万元入股坡脚茶庄园每年分红10万元、将集体土地入股坡脚茶庄园作为建设用地每年分成3000元、坡脚茶庄园每年给予村集体5万元工作经费、出租村集体茶园每年分成3万元,实现每年18.3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50万元左右。”刘开明在算着经济账的同时说道,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也为坡脚茶找到了统一的销售渠道,提升了全村的茶叶价格,同时也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困难。
  找准了坡脚村贫困的根源,刘开明变得更加忙碌了,几乎坡脚村的每条山路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和足迹。今年以来,刘开明又带领坡脚村群众进行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强化核桃、茶叶两个主体产业的同时,引进食用玫瑰花种植,彻底替代了烤烟、油菜、长寿仁豌豆。
  “食用玫瑰花种下后可连续采收15年,而且一年产3季,采摘时间可由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以保底价按7元一公斤算,每亩预计有3至5千元的收入,亩产值比起种烤烟、油菜和长寿仁豌豆要增加1000元左右。”刘开明说,目前已引进企业准备进村办厂,全村已种植330亩玫瑰,按当前临沧还没有其他农户种植的情况,应该说是比较有市场前景的产业。
  “党和政府的关心让我们拉祜族群众住进了抗震安居房,硬板路修到了房前屋后,吃穿不愁了,看病有保障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信心也足了。”拉祜族村民罗佛刚说,今年村里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我家种了两亩玫瑰花,虽然才开始种植,但相信跟着刘支书走不会错,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像玫瑰花一样越过越红火。
  “村干部和普通农民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我自己没有田、没有地,每天只会盘算着全村的‘一亩三分地’。”刘开明时常说。
  在他担任坡脚村党总支书记的10年间,坡脚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拉祜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1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59.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68元。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5年底全部脱贫,全村于2016年脱贫出列,实现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