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艾茸:带群众奔向小康

刊发时间:2017-09-25 A1版  作者:爱星·西涅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共同致富才幸福。”这是沧源自治县勐省镇回珠村党支部书记田艾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回珠村辖9 个自然村,有农户 389 户,经济来源主要靠甘蔗产业。2016 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 7727 元,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8 户 42 人。由于回珠村部分自然村海拔较高、耕地坡度大,加之群众科学种植管理水平差、年轻劳力外出务工较多等原因,致使甘蔗的产量及品质受到较大影响。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探寻新的产业发展成为回珠村经济增长的关键。
  2014年,刚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田艾茸,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产业调研,并自费到邻近的耿马自治县等地考察学习发展砂仁药材产业。回来后,田艾茸以自己的50亩土地为实验基地开始种植,小范围获得收效后逐步扩大规模到80亩,2016 年底,收获砂仁 2150 公斤,收购价格为每公斤50元,销售额10万余元。当年,田艾茸就建盖了新房,购买了微型车。
  自己已经富裕的田艾茸并没有忘记乡亲们,他下定决心在脱贫攻坚路上带领群众共奔小康路。田艾茸积极主动外出招商,采取“基地+合作社”运营模式进行种植。同时,为组织发动广大群众种植砂仁,响应县委“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田艾茸通过自己育苗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偿提供种苗和以低于市场价格的种苗向群众销售,并手把手向群众传授种植技术带领群众共同创业。目前在田艾茸的带领下,全村已有 112 户农户开始种植砂仁,总共投入资金 60 万元,种植面积 800 余亩。
  为发挥党员创业致富表率作用,田艾茸带领有能力、有基础的党员种植户挂钩帮扶 2 至 5 户群众。作为党支部书记,田艾茸则直接挂钩帮扶群众 15 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6 户,户均实现年收入 1 万元,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有干部挂的基础上实现了有党员带,为贫困户尽早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找到了路子,打下了基础,真正成了“党的光辉照边疆”的责任人和践行者。

返回
2025年07月09日  第770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田艾茸:带群众奔向小康

刊发时间:2017-09-25 A1版  作者:爱星·西涅 【字体:大 中 小】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共同致富才幸福。”这是沧源自治县勐省镇回珠村党支部书记田艾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回珠村辖9 个自然村,有农户 389 户,经济来源主要靠甘蔗产业。2016 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 7727 元,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8 户 42 人。由于回珠村部分自然村海拔较高、耕地坡度大,加之群众科学种植管理水平差、年轻劳力外出务工较多等原因,致使甘蔗的产量及品质受到较大影响。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探寻新的产业发展成为回珠村经济增长的关键。
  2014年,刚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田艾茸,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产业调研,并自费到邻近的耿马自治县等地考察学习发展砂仁药材产业。回来后,田艾茸以自己的50亩土地为实验基地开始种植,小范围获得收效后逐步扩大规模到80亩,2016 年底,收获砂仁 2150 公斤,收购价格为每公斤50元,销售额10万余元。当年,田艾茸就建盖了新房,购买了微型车。
  自己已经富裕的田艾茸并没有忘记乡亲们,他下定决心在脱贫攻坚路上带领群众共奔小康路。田艾茸积极主动外出招商,采取“基地+合作社”运营模式进行种植。同时,为组织发动广大群众种植砂仁,响应县委“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田艾茸通过自己育苗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偿提供种苗和以低于市场价格的种苗向群众销售,并手把手向群众传授种植技术带领群众共同创业。目前在田艾茸的带领下,全村已有 112 户农户开始种植砂仁,总共投入资金 60 万元,种植面积 800 余亩。
  为发挥党员创业致富表率作用,田艾茸带领有能力、有基础的党员种植户挂钩帮扶 2 至 5 户群众。作为党支部书记,田艾茸则直接挂钩帮扶群众 15 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6 户,户均实现年收入 1 万元,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有干部挂的基础上实现了有党员带,为贫困户尽早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找到了路子,打下了基础,真正成了“党的光辉照边疆”的责任人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