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对外开发开放新高地
“有边不活、有边不富”是临沧的真实写照。“一带一路”和“辐射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犹如一阵春风,让临沧从开放的“末梢”转向“前沿”,临沧对外开放迎来了华丽转身——
构筑对外开发开放新高地
天刚蒙蒙亮,位于中缅边境一线的孟定清水河口岸已热闹非凡,满载货物候检的车辆和人员已经排起了队,口岸边民互市市场申报大厅已经挤满了边民。
货运司机张子武的货车排在入关队伍最前面。他前一天从昆明运送一批日用品到缅甸,次日一早又从缅甸运虾蟹和蔬菜进来。“通关便利,随到随检,只要出示出入境通行证,几秒钟就可以通过国门。”张子武说,现在车辆出入境申报手续非常简便,在申报大厅就可以完成自助申报,从车辆进场前制卡申报录入车辆及商品信息、办理入境签证、采集重量信息、检疫、查验到刷卡放行,这一系列严格的通关手续1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
“年内我们还将通过信息化的创新改革,将通关时间缩短30%。”孟定海关监管科科长李贵文介绍,现在每天都有三百多辆车辆出入境,在境外替代种植的甘蔗砍运和大豆玉米收获季节,每天有上千辆货车出入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清水河口岸的出入境人员达61万余人(次),同比上升15.6%;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达16万辆(次)。201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货值)完成52.9亿元,同比增长50.6%;边民互市总额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69.3%。清水河口岸已成为对缅贸易第二大陆路口岸,全省最大的边民互市口岸。
临沧作为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绿色生态、开放前沿的比较优势日益彰显。五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临沧已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国际通道和交流桥梁,沿边全方位开放格局更加成熟和充满生机。
临沧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大机遇下,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找准定位,以企业先行、民心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四个先行”为抓手,切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强力推进以对缅为主的沿边开发开放,积极构筑全方位对缅开放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辐射中心”建设。
政策沟通得到加强,建立健全了中缅地方政府领导互访、商贸考察等合作机制,临沧驻缅甸腊戌、内比都商务代表处正式成立,政府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加强。孟定清水河口岸中缅两国公民持护照通行获国家批准,中缅边境3条国际旅游线路开通运营。设施联通步伐加快,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为国家级边合区,并与孟定国家级口岸一同被国务院纳入沿边重点地区支持名录。孟定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岸城一体化”发展格局稳步推进,清水河至缅甸登尼二级公路建成通车,缅甸滚弄大桥援建工作顺利推进,临沧正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关键枢纽。有效促进资金融通,全力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大额人民币现钞出入境携带制度、“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境外运行、跨境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等金融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设置了跨境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19个,居全省首位。大力推进贸易畅通,连续举办了六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全力搭建贸易畅通平台。全市有38户企业“走出去”在缅北地区投资经商,与缅北地区合作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16万亩。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发展迅速,入驻企业已达213户,昆钢、深圳龙岗鞋业商会、广西南华糖业、后谷咖啡、云澳达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已在边合区“安居乐户”;实施“请进来”战略,引进更多的企业到临沧投资兴业,招商引资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实际引进市外资金从2012年的258.85亿元,增加到2016年1009.96亿元。民心相通不断增进,在教育、文化、卫生、警务、民间交往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大力实施民心工程,民间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随着我市内联外通大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和对缅开放水平的全面提升,面向印度洋的临沧,正以一种后发者的志气、先行者的智慧,构筑云南对外开发开放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