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奔波脱贫路 一生怀抱为民开

——追记耿马自治县大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罗宇鹏(上)
刊发时间:2017-10-01 A1版  作者:王朝宇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
  酷热的炎夏一反常态,整日阴雨连绵。2017年7月6日这一天,这个成天都奔波在脱贫攻坚路上的白族汉子,再也没能回家。
  2017年7月8日,耿马自治县殡仪馆,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村民王钟福眼含泪光地说:“他不仅是我们的乡长,更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很想念他。”
  年迈的父亲手捧儿子遗像,携着家人向前来吊唁的人深深鞠躬,他老泪纵横地说:“感谢组织把宇鹏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只是他还未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就走了……”
  他就是罗宇鹏,1977年12月出生,1996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耿马县大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历任耿马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耿马镇党委副书记等职。2017年7月6日11时30分,罗宇鹏在公务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怀着沉重的心情,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走进耿马县大兴乡,追访罗宇鹏的生前足迹,倾听这位基层党员干部的感人故事。
  “乡长上任的第一个月就跑遍了全乡5个村,问情况、找原因、想对策,田间地头都是他穿着迷彩服奔忙的身影”
  “那条溪流就是罗乡长的微信头像。”车子行驶在绵绵山路上,途径一弯溪流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罗乡长深爱着大兴乡的一草一木,他已经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
  “罗宇鹏走得太突然了。”乡干部这样对记者说,“就好像是个梦,不相信他真的走了,感觉哪里都还有他的影子。”
  看罗宇鹏生前的照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黑,由于他皮肤黑,眼睛显得很明亮、很睿智。大兴乡党委书记徐安全说:“这都是晒出来的,在我们大兴,晒不黑就称不上合格的乡镇干部。”
  不只是合格,无论在同事还是群众的眼里,罗宇鹏都无愧于优秀这两个字。
  大兴乡距县城76公里,既是耿马县比较贫困、偏远的乡镇,也是2016年唯一一个需整乡脱贫出列的贫困乡镇。2016年2月,罗宇鹏到大兴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时,正值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

  “乡长上任的第一个月就跑遍了全乡5个村,问情况、找原因、想对策,田间地头都是他穿着迷彩服奔忙的身影。”大兴乡工作人员刘冉冉说。
  的确,翻看罗宇鹏的照片,他穿得最多的就是迷彩服。“他说这样干工作方便,大家都是为群众服务的,穿得讲究群众就能脱贫了吗?”刘冉冉回忆。
  罗宇鹏穿得不讲究,可干起工作来却十分讲究。
  在大兴乡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期,他迎难而上,一次次进村入户与村两委成员、群众作宣传动员,分析他们的致贫原因,努力找出致富对策。谁也记不清有多少日子,罗宇鹏带领干部群众驻扎一线现场,指挥调度力量,帮助群众建房,组织群众发展产业;从乡到村上的路断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就走路去,来回40多公里的山路,每一方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有一次去大户肯的路断了,20多公里的路,乡长就带着我们走路去,安排好工作正准备吃饭,乡上忽然来电话说有事,他拿了两个烤熟的洋芋揣兜里就连夜走回去了。”大户肯村支书罗应荣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明天再难,也要抬脚继续。”这是罗宇鹏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事必躬亲、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让群众十分信服,这也让大兴乡的脱贫攻坚工作更顺利的开展。昔日山高坡陡、闭塞落后的大山腹地,在罗宇鹏等乡村干部的辛勤付出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大兴乡按照户6条、村9条、乡6条的退出考核标准,通过了市级考核。
  “罗乡长经常说,我们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信任你,肯跟着你一起干”
  大户肯村是罗宇鹏的挂钩村,为了实现2016年顺利脱贫,罗宇鹏大部分时间都驻扎在村上。
  “罗乡长每次来寨子,每一户他都会去看,让大家有什么问题就向他反映。”村民王钟福回忆道,村里318户老百姓没有哪一个不认识他。
  群众都说,罗乡长是个好人,当记者追问他到底好在哪里时,他们都伤心地摇着头:“我们不会说,但他真的是个好人。他关心我们老百姓,经常到家里问我们的生活状况,他走得太突然了……”这些话很纯朴,却透露着大家对罗宇鹏深深的怀念。
  有一次,连绵不断的暴雨导致大兴乡的道路多处塌方,交通被阻断,石砖运不上来,这让正在盖房子的村民伤透了脑筋。
  “当时罗乡长听到这个情况后,立刻带着我们工作队员连夜倒运材料,直到深夜3点多钟,才把整整两车砖运到农户家中。”大兴乡党委专职维稳副书记李庆明记得很清楚,他告诉记者:“罗乡长经常说,我们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信任你,肯跟着你一起干。”
  罗宇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0月,当连绵阴雨影响建房进度时,为了加快群众安居房建设,他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协调全县制砖企业集中时间,向大兴乡供应建房用砖500多万块,协调建房技术工人300多人支援大兴乡贫困群众危房建设。11月,在全乡24公里环乡公路建设工作中,罗宇鹏更是吃住在工地,创造了1个半月如期完工的施工速度。
  耿马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小平感慨地说:“在大户肯村修路的那段时间,晚上加夜班是常事,有时候加班到一两点、两三点,罗乡长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他对工作始终都是尽心尽力……”
  “村里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而只靠种烤烟、魔芋等还不能解决问题,大户肯要脱贫,需要短平快的产业做支撑。但做什么产业好呢?”有一天晚上,罗宇鹏在全村干部职工会上提出了这一问题。
  罗宇鹏平日不抽烟,可那次会后,他却蹲在房角落里凝着眉一只接一只地抽,谁也没搭理;他思考了一整夜,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直奔市上去了。
  “经过罗乡长的多次努力,终于向市科技局争取在村里种植200亩米荞。”罗应荣说:“老百姓特别信任他,他说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后来收成时,一亩米荞收入800多元,大家都很开心,更加信任罗乡长了。
  罗应荣说:“乡长出事前的两晚上还住在我们大户肯村,他说搬迁点要修一条硬板路,现在要马上落实,他一直都记挂着群众,他是我们的好领导、好乡长。”
  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把百姓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同悲同乐,就是秉着这样一种信念,大户肯在罗宇鹏和其他干部的共同带领下,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18年前,罗宇鹏面对党旗,宣读了入党誓言;18年后,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铮铮誓言。

返回
2025年07月09日  第771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半生奔波脱贫路 一生怀抱为民开

——追记耿马自治县大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罗宇鹏(上)

刊发时间:2017-10-01 A1版  作者:王朝宇 【字体:大 中 小】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
  酷热的炎夏一反常态,整日阴雨连绵。2017年7月6日这一天,这个成天都奔波在脱贫攻坚路上的白族汉子,再也没能回家。
  2017年7月8日,耿马自治县殡仪馆,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村民王钟福眼含泪光地说:“他不仅是我们的乡长,更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很想念他。”
  年迈的父亲手捧儿子遗像,携着家人向前来吊唁的人深深鞠躬,他老泪纵横地说:“感谢组织把宇鹏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只是他还未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就走了……”
  他就是罗宇鹏,1977年12月出生,1996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耿马县大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历任耿马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耿马镇党委副书记等职。2017年7月6日11时30分,罗宇鹏在公务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怀着沉重的心情,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走进耿马县大兴乡,追访罗宇鹏的生前足迹,倾听这位基层党员干部的感人故事。
  “乡长上任的第一个月就跑遍了全乡5个村,问情况、找原因、想对策,田间地头都是他穿着迷彩服奔忙的身影”
  “那条溪流就是罗乡长的微信头像。”车子行驶在绵绵山路上,途径一弯溪流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罗乡长深爱着大兴乡的一草一木,他已经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
  “罗宇鹏走得太突然了。”乡干部这样对记者说,“就好像是个梦,不相信他真的走了,感觉哪里都还有他的影子。”
  看罗宇鹏生前的照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黑,由于他皮肤黑,眼睛显得很明亮、很睿智。大兴乡党委书记徐安全说:“这都是晒出来的,在我们大兴,晒不黑就称不上合格的乡镇干部。”
  不只是合格,无论在同事还是群众的眼里,罗宇鹏都无愧于优秀这两个字。
  大兴乡距县城76公里,既是耿马县比较贫困、偏远的乡镇,也是2016年唯一一个需整乡脱贫出列的贫困乡镇。2016年2月,罗宇鹏到大兴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时,正值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

  “乡长上任的第一个月就跑遍了全乡5个村,问情况、找原因、想对策,田间地头都是他穿着迷彩服奔忙的身影。”大兴乡工作人员刘冉冉说。
  的确,翻看罗宇鹏的照片,他穿得最多的就是迷彩服。“他说这样干工作方便,大家都是为群众服务的,穿得讲究群众就能脱贫了吗?”刘冉冉回忆。
  罗宇鹏穿得不讲究,可干起工作来却十分讲究。
  在大兴乡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期,他迎难而上,一次次进村入户与村两委成员、群众作宣传动员,分析他们的致贫原因,努力找出致富对策。谁也记不清有多少日子,罗宇鹏带领干部群众驻扎一线现场,指挥调度力量,帮助群众建房,组织群众发展产业;从乡到村上的路断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就走路去,来回40多公里的山路,每一方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有一次去大户肯的路断了,20多公里的路,乡长就带着我们走路去,安排好工作正准备吃饭,乡上忽然来电话说有事,他拿了两个烤熟的洋芋揣兜里就连夜走回去了。”大户肯村支书罗应荣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明天再难,也要抬脚继续。”这是罗宇鹏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事必躬亲、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让群众十分信服,这也让大兴乡的脱贫攻坚工作更顺利的开展。昔日山高坡陡、闭塞落后的大山腹地,在罗宇鹏等乡村干部的辛勤付出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大兴乡按照户6条、村9条、乡6条的退出考核标准,通过了市级考核。
  “罗乡长经常说,我们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信任你,肯跟着你一起干”
  大户肯村是罗宇鹏的挂钩村,为了实现2016年顺利脱贫,罗宇鹏大部分时间都驻扎在村上。
  “罗乡长每次来寨子,每一户他都会去看,让大家有什么问题就向他反映。”村民王钟福回忆道,村里318户老百姓没有哪一个不认识他。
  群众都说,罗乡长是个好人,当记者追问他到底好在哪里时,他们都伤心地摇着头:“我们不会说,但他真的是个好人。他关心我们老百姓,经常到家里问我们的生活状况,他走得太突然了……”这些话很纯朴,却透露着大家对罗宇鹏深深的怀念。
  有一次,连绵不断的暴雨导致大兴乡的道路多处塌方,交通被阻断,石砖运不上来,这让正在盖房子的村民伤透了脑筋。
  “当时罗乡长听到这个情况后,立刻带着我们工作队员连夜倒运材料,直到深夜3点多钟,才把整整两车砖运到农户家中。”大兴乡党委专职维稳副书记李庆明记得很清楚,他告诉记者:“罗乡长经常说,我们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信任你,肯跟着你一起干。”
  罗宇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0月,当连绵阴雨影响建房进度时,为了加快群众安居房建设,他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协调全县制砖企业集中时间,向大兴乡供应建房用砖500多万块,协调建房技术工人300多人支援大兴乡贫困群众危房建设。11月,在全乡24公里环乡公路建设工作中,罗宇鹏更是吃住在工地,创造了1个半月如期完工的施工速度。
  耿马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小平感慨地说:“在大户肯村修路的那段时间,晚上加夜班是常事,有时候加班到一两点、两三点,罗乡长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他对工作始终都是尽心尽力……”
  “村里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而只靠种烤烟、魔芋等还不能解决问题,大户肯要脱贫,需要短平快的产业做支撑。但做什么产业好呢?”有一天晚上,罗宇鹏在全村干部职工会上提出了这一问题。
  罗宇鹏平日不抽烟,可那次会后,他却蹲在房角落里凝着眉一只接一只地抽,谁也没搭理;他思考了一整夜,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直奔市上去了。
  “经过罗乡长的多次努力,终于向市科技局争取在村里种植200亩米荞。”罗应荣说:“老百姓特别信任他,他说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后来收成时,一亩米荞收入800多元,大家都很开心,更加信任罗乡长了。
  罗应荣说:“乡长出事前的两晚上还住在我们大户肯村,他说搬迁点要修一条硬板路,现在要马上落实,他一直都记挂着群众,他是我们的好领导、好乡长。”
  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把百姓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同悲同乐,就是秉着这样一种信念,大户肯在罗宇鹏和其他干部的共同带领下,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18年前,罗宇鹏面对党旗,宣读了入党誓言;18年后,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