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奔波脱贫路 一生怀抱为民开

——追记耿马自治县大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罗宇鹏(下)
刊发时间:2017-10-02 A1版  作者:王朝宇

  “罗宇鹏身上有股‘拼命三郎’的精神,只要有利于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事他总是竭尽心智,不遗余力,从不推诿”
  “这么优秀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说到罗宇鹏,村支书罗应荣不禁鼻子一酸,朝夕相处了一年的时间,他与罗宇鹏不仅是同事,更是朋友。
  大兴乡党委书记徐安全赞许道:“罗宇鹏身上有股‘拼命三郎’的精神,只要有利于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事他总是竭尽心智,不遗余力,从不推诿。”
  不仅在大兴乡兢兢业业,担当尽责,罗宇鹏自1996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县政府办公室、耿马镇、大兴乡担任领导职务,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挑重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干部群众对罗宇鹏的一致评价。
  2009年至2014年期间,罗宇鹏挂钩耿马镇团结村,在产业发展上,罗宇鹏结合该村发展实际,组织党总支大胆引进烤烟产业。
  针对农户想不通、不敢种烤烟的情况,罗宇鹏多次耐心细致地上门进行宣传引导,鼓励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试种。海落山组种植大户向金文说:“在罗副书记的积极带动下,通过党总支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老百姓在烤烟产业上尝到了甜头,积极主动发展烤烟产业,群众增收了,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2011年,团结村种植烤烟600多亩,第二年便增加到1800亩,覆盖全村16个村民小组;2016年,团结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可就在2011年4月,罗宇鹏在村指导烤烟种植工作途中,由于路滑,他所骑的那辆摩托车突然侧翻,导致他的左肩锁骨骨折。按照医院要求,在康复出院后两年内要再次做手术取掉固定治疗的钢板,但因工作忙,直到因公殉职,留在他肩膀上的钢板仍未取出。

  “我劝他去医院做手术,他总是说工作忙,等有空再去……”提到这件事,罗宇鹏的妻子鲁桂英忍不住潸然泪下,“每次我给他打电话,他要么在开会、要么在工地,有时候一个月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上。”
  罗宇鹏一心扑在工作上,特别是在大兴乡脱贫攻坚最艰难的那段时间,他很少能抽出时间去陪伴家人,大兴乡成了他起早贪黑的家。
  在大兴乡政府办公室,大兴乡党委副书记、代理乡长贺贵发拿出罗宇鹏生前的笔记本,一页一页地翻给记者看:“每次翻开罗乡长的笔记本,看到上面记录着大兴乡发展的一点一滴变化,看到罗乡长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思路,看到他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我都会深受触动。”
  “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记者接过那本厚厚的笔记本,注意到第一页罗宇鹏写下的这句话,他时时刻刻都以这句话勉励自己,以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身份要求自己,把一分一秒都用在群众身上,甚至把生命搭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在这个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记者仿佛看到了罗宇鹏穿着迷彩服伏案办公的样子——在过去数不清的日子里,罗宇鹏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杯茶工作到深夜,房里亮着的那一盏灯,与他日夜相伴,永不熄灭。
  贺贵发深有感慨地说:“罗乡长虽然走了,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大兴,我们都会以他为榜样,带着他的那份责任和担当继续前进。”
  “他经常说,男儿流血不流泪,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宇鹏哭,他说他对不起孩子”
  “两个月了,每天夜里我闭上眼睛,脑海里全是宇鹏的模样,可我一次都没梦见过他。也许,他的灵魂还在大兴乡脱贫攻坚的路上奔走……”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鲁桂英一次次泣不成声。
  由于把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罗宇鹏陪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
  有一次,在临沧读书的儿子脚发炎了,一只脚肿得厉害。罗宇鹏没时间去看他,只能托人把儿子接回来看病,当医生上药时他听到儿子低低的啜泣声,小声地说着爸爸我疼时,罗宇鹏背过身悄悄地抹眼泪。
  “他经常说,男儿流血不流泪,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宇鹏哭,他说他对不起孩子。”鲁桂英哭着回忆。
  “结婚14年,我们从来没有过大吵大闹,特别我驻村以后,我俩更是聚少离多,儿子放暑假回来,我俩连好好陪儿子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2015年,鲁桂英被选任为贺派乡芒底村的驻村队员,夫妻两人时常见不着面,想念对方了,都是用微信联系。鲁桂英说:“宇鹏经常对我说,他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置乡亲们于不顾,现在正是大兴乡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期,他一定要全力以赴。”
  2017年7月3日,夫妻俩迎来短暂的相聚却又面临依依不舍的别离。鲁桂英打着伞把罗宇鹏送到家门口,外面下着大雨,罗宇鹏指着地上的青苔细心地说:“这里很滑,以后你走路一定要小心一些。”
  但谁也没想到,这一次嘱咐,竟成了遗言!这一次的分别,竟成了诀别!
  “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儿子抚养成人,告诉他他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全家都为宇鹏自豪。”鲁桂英擦干眼泪,看着手机里不久前刚照的一张全家福,眼里流露出无限的思念。
  照片里,一家三口笑得很幸福。
  采访中,许多人讲述了他们心中的罗宇鹏。
  “我的房子是罗乡长帮忙一起盖的,今年4月住进新房后我就给罗乡长打电话,想请他到家里吃一顿饭,他说他忙,等有时间一定来,想不到他离开得这么突然……”提到这件事,大兴乡大户肯村村民田大改心里非常难过。
  “在工作上只要我们做不对乡长就会马上指出来,有时候会严厉地批评,但在生活中却经常对我们嘘寒问暖,就像大哥一样。”刘冉冉说。
  “我结婚的时候他帮我操办很多事情,就包括我的花车都是他帮我开的。”朋友段海彬说。
  温济洪回忆:“宇鹏做得一手好菜,嘴又甜,喜欢叫人,家里的长辈特别喜欢他。”
  打开罗宇鹏的微信朋友圈,这个39岁的血性汉子却藏着一颗温柔的心。
  他会在不同的节日为朋友亲人转发祝福,会随手拍大兴乡的晨曦日落、云卷云舒,但发的最多的,还是勉励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话语。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这是他生前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简单真挚,却是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通过对以上同事和亲朋好友回忆片段的搜集整理,罗宇鹏给我们的印象逐渐由陌生变得熟悉——他是一个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人,他是一个永远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的人。
  罗宇鹏去世的几天后,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田大改特意让媳妇烧了几个洋芋摆在桌上,因为罗乡长爱吃这个……
  工作很忙时,群众来村上反映问题,罗应荣头也不抬地答一句:“你先去找乡长……”话才脱口,大家就一起陷入了悲痛中。
  罗宇鹏永远地离开了,离开了这个他还没有爱够、奉献够的世界,离开了他的亲人,长眠于祖国的西南边陲。
  在基层、在乡镇,像罗宇鹏一样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还有很多,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满腔热情,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抓机遇、谋发展、搞建设、兴产业,他们爱民至深、为民至诚,视百姓为父母、待群众如亲人,扎根群众中,为造福一方百姓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半生奔波脱贫路,一生怀抱为民开。罗宇鹏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担当和责任诠释了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为党的旗帜增添光彩。2017年8月,中共临沧市委追授罗宇鹏“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罗宇鹏学习。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罗宇鹏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仍然留在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山里,仍有许许多多的群众记挂着他,他是老百姓永远的亲人!

返回
2025年07月09日  第771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半生奔波脱贫路 一生怀抱为民开

——追记耿马自治县大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罗宇鹏(下)

刊发时间:2017-10-02 A1版  作者:王朝宇 【字体:大 中 小】

  “罗宇鹏身上有股‘拼命三郎’的精神,只要有利于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事他总是竭尽心智,不遗余力,从不推诿”
  “这么优秀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说到罗宇鹏,村支书罗应荣不禁鼻子一酸,朝夕相处了一年的时间,他与罗宇鹏不仅是同事,更是朋友。
  大兴乡党委书记徐安全赞许道:“罗宇鹏身上有股‘拼命三郎’的精神,只要有利于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事他总是竭尽心智,不遗余力,从不推诿。”
  不仅在大兴乡兢兢业业,担当尽责,罗宇鹏自1996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县政府办公室、耿马镇、大兴乡担任领导职务,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挑重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干部群众对罗宇鹏的一致评价。
  2009年至2014年期间,罗宇鹏挂钩耿马镇团结村,在产业发展上,罗宇鹏结合该村发展实际,组织党总支大胆引进烤烟产业。
  针对农户想不通、不敢种烤烟的情况,罗宇鹏多次耐心细致地上门进行宣传引导,鼓励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试种。海落山组种植大户向金文说:“在罗副书记的积极带动下,通过党总支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老百姓在烤烟产业上尝到了甜头,积极主动发展烤烟产业,群众增收了,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2011年,团结村种植烤烟600多亩,第二年便增加到1800亩,覆盖全村16个村民小组;2016年,团结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可就在2011年4月,罗宇鹏在村指导烤烟种植工作途中,由于路滑,他所骑的那辆摩托车突然侧翻,导致他的左肩锁骨骨折。按照医院要求,在康复出院后两年内要再次做手术取掉固定治疗的钢板,但因工作忙,直到因公殉职,留在他肩膀上的钢板仍未取出。

  “我劝他去医院做手术,他总是说工作忙,等有空再去……”提到这件事,罗宇鹏的妻子鲁桂英忍不住潸然泪下,“每次我给他打电话,他要么在开会、要么在工地,有时候一个月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上。”
  罗宇鹏一心扑在工作上,特别是在大兴乡脱贫攻坚最艰难的那段时间,他很少能抽出时间去陪伴家人,大兴乡成了他起早贪黑的家。
  在大兴乡政府办公室,大兴乡党委副书记、代理乡长贺贵发拿出罗宇鹏生前的笔记本,一页一页地翻给记者看:“每次翻开罗乡长的笔记本,看到上面记录着大兴乡发展的一点一滴变化,看到罗乡长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思路,看到他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我都会深受触动。”
  “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记者接过那本厚厚的笔记本,注意到第一页罗宇鹏写下的这句话,他时时刻刻都以这句话勉励自己,以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身份要求自己,把一分一秒都用在群众身上,甚至把生命搭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在这个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记者仿佛看到了罗宇鹏穿着迷彩服伏案办公的样子——在过去数不清的日子里,罗宇鹏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杯茶工作到深夜,房里亮着的那一盏灯,与他日夜相伴,永不熄灭。
  贺贵发深有感慨地说:“罗乡长虽然走了,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大兴,我们都会以他为榜样,带着他的那份责任和担当继续前进。”
  “他经常说,男儿流血不流泪,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宇鹏哭,他说他对不起孩子”
  “两个月了,每天夜里我闭上眼睛,脑海里全是宇鹏的模样,可我一次都没梦见过他。也许,他的灵魂还在大兴乡脱贫攻坚的路上奔走……”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鲁桂英一次次泣不成声。
  由于把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罗宇鹏陪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
  有一次,在临沧读书的儿子脚发炎了,一只脚肿得厉害。罗宇鹏没时间去看他,只能托人把儿子接回来看病,当医生上药时他听到儿子低低的啜泣声,小声地说着爸爸我疼时,罗宇鹏背过身悄悄地抹眼泪。
  “他经常说,男儿流血不流泪,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宇鹏哭,他说他对不起孩子。”鲁桂英哭着回忆。
  “结婚14年,我们从来没有过大吵大闹,特别我驻村以后,我俩更是聚少离多,儿子放暑假回来,我俩连好好陪儿子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2015年,鲁桂英被选任为贺派乡芒底村的驻村队员,夫妻两人时常见不着面,想念对方了,都是用微信联系。鲁桂英说:“宇鹏经常对我说,他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置乡亲们于不顾,现在正是大兴乡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期,他一定要全力以赴。”
  2017年7月3日,夫妻俩迎来短暂的相聚却又面临依依不舍的别离。鲁桂英打着伞把罗宇鹏送到家门口,外面下着大雨,罗宇鹏指着地上的青苔细心地说:“这里很滑,以后你走路一定要小心一些。”
  但谁也没想到,这一次嘱咐,竟成了遗言!这一次的分别,竟成了诀别!
  “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儿子抚养成人,告诉他他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全家都为宇鹏自豪。”鲁桂英擦干眼泪,看着手机里不久前刚照的一张全家福,眼里流露出无限的思念。
  照片里,一家三口笑得很幸福。
  采访中,许多人讲述了他们心中的罗宇鹏。
  “我的房子是罗乡长帮忙一起盖的,今年4月住进新房后我就给罗乡长打电话,想请他到家里吃一顿饭,他说他忙,等有时间一定来,想不到他离开得这么突然……”提到这件事,大兴乡大户肯村村民田大改心里非常难过。
  “在工作上只要我们做不对乡长就会马上指出来,有时候会严厉地批评,但在生活中却经常对我们嘘寒问暖,就像大哥一样。”刘冉冉说。
  “我结婚的时候他帮我操办很多事情,就包括我的花车都是他帮我开的。”朋友段海彬说。
  温济洪回忆:“宇鹏做得一手好菜,嘴又甜,喜欢叫人,家里的长辈特别喜欢他。”
  打开罗宇鹏的微信朋友圈,这个39岁的血性汉子却藏着一颗温柔的心。
  他会在不同的节日为朋友亲人转发祝福,会随手拍大兴乡的晨曦日落、云卷云舒,但发的最多的,还是勉励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话语。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这是他生前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简单真挚,却是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通过对以上同事和亲朋好友回忆片段的搜集整理,罗宇鹏给我们的印象逐渐由陌生变得熟悉——他是一个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人,他是一个永远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的人。
  罗宇鹏去世的几天后,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田大改特意让媳妇烧了几个洋芋摆在桌上,因为罗乡长爱吃这个……
  工作很忙时,群众来村上反映问题,罗应荣头也不抬地答一句:“你先去找乡长……”话才脱口,大家就一起陷入了悲痛中。
  罗宇鹏永远地离开了,离开了这个他还没有爱够、奉献够的世界,离开了他的亲人,长眠于祖国的西南边陲。
  在基层、在乡镇,像罗宇鹏一样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还有很多,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满腔热情,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抓机遇、谋发展、搞建设、兴产业,他们爱民至深、为民至诚,视百姓为父母、待群众如亲人,扎根群众中,为造福一方百姓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半生奔波脱贫路,一生怀抱为民开。罗宇鹏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担当和责任诠释了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为党的旗帜增添光彩。2017年8月,中共临沧市委追授罗宇鹏“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罗宇鹏学习。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罗宇鹏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仍然留在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山里,仍有许许多多的群众记挂着他,他是老百姓永远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