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党镇古茶树文化产业园建设如期推进

刊发时间:2017-10-06 A2版  作者:周永建

实行“五加”模式   突出政策扶持   推动群众增收

德党镇古茶树文化产业园建设如期推进

  本报讯   (通讯员   周永建)   永德县德党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 的“五加”模式,鸣凤山万亩古茶树文化产业园建设如期推进。
  德党镇鸣凤山万亩古茶树文化产业园位于德党镇岩岸山村,距县城28公里,海拔1940米,基地占地11100多亩,重点区为岩岸山村,辐射大草坝村、勐汞村、茂梧村辖区,属永德县茶园生态保护最为完整的茶区之一。
  实行“五加”模式,促进生态发展。强化岩岸山村党总支牵头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茶业产业专业合作社与企业联合共建基地,实现了茶农受益、生态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8名党员茶农带头承诺“生态管护、生态发展”的管茶模式,带领广大茶农人工除草、物理杀虫,拒绝农药化肥,建生态茶山,实现了每名党员至少带动20户茶农,茶农相互监督的生态化管茶模式;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通过打造“名山名茶,凤鸣林茶”,让群众得实惠,最终实现党建促产业、群众感党恩的良好局面。
  突出政策扶持,实现资源整合。该镇积极协调交通、扶贫、新农办、茶办等部门,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先后组织实施或协同推进了园区主干道、园区景观步道、配套水利设施、机耕道路等项目,核心园区的观光条件、生产生活条件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项目累计完成园区主干道小砖铺筑路面建设8.7公里,观光道路大理青石板镶嵌3.5公里,观景台1个,美丽家园建设2户,架设引水管道6公里,建设园区蓄水池8个100立方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0万元。
  推动群众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强化培训,由岩岸山村党总支牵头,茶办、林业等部门技术人员对生态茶园管护人员进行培训,引导茶农科学管护有机茶园,茶业产量不断增加,茶叶品质稳步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同时,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依托扶贫项目的实施,在茶园周边套种杨梅、樱桃9458株,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加大产业后劲支撑。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1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德党镇古茶树文化产业园建设如期推进

刊发时间:2017-10-06 A2版  作者:周永建 【字体:大 中 小】

实行“五加”模式   突出政策扶持   推动群众增收

德党镇古茶树文化产业园建设如期推进

  本报讯   (通讯员   周永建)   永德县德党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 的“五加”模式,鸣凤山万亩古茶树文化产业园建设如期推进。
  德党镇鸣凤山万亩古茶树文化产业园位于德党镇岩岸山村,距县城28公里,海拔1940米,基地占地11100多亩,重点区为岩岸山村,辐射大草坝村、勐汞村、茂梧村辖区,属永德县茶园生态保护最为完整的茶区之一。
  实行“五加”模式,促进生态发展。强化岩岸山村党总支牵头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茶业产业专业合作社与企业联合共建基地,实现了茶农受益、生态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8名党员茶农带头承诺“生态管护、生态发展”的管茶模式,带领广大茶农人工除草、物理杀虫,拒绝农药化肥,建生态茶山,实现了每名党员至少带动20户茶农,茶农相互监督的生态化管茶模式;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通过打造“名山名茶,凤鸣林茶”,让群众得实惠,最终实现党建促产业、群众感党恩的良好局面。
  突出政策扶持,实现资源整合。该镇积极协调交通、扶贫、新农办、茶办等部门,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先后组织实施或协同推进了园区主干道、园区景观步道、配套水利设施、机耕道路等项目,核心园区的观光条件、生产生活条件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项目累计完成园区主干道小砖铺筑路面建设8.7公里,观光道路大理青石板镶嵌3.5公里,观景台1个,美丽家园建设2户,架设引水管道6公里,建设园区蓄水池8个100立方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0万元。
  推动群众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强化培训,由岩岸山村党总支牵头,茶办、林业等部门技术人员对生态茶园管护人员进行培训,引导茶农科学管护有机茶园,茶业产量不断增加,茶叶品质稳步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同时,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依托扶贫项目的实施,在茶园周边套种杨梅、樱桃9458株,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加大产业后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