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礼: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中秋临近,各地群众都忙着购买月饼、备办赏月节货,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凤庆县洛党镇和德村委会主任杨祖礼买了大米和新鲜猪肉,送到贫困群众施东存家里,让施家父子倍感温暖。
70多岁的施东存由于儿子从小患有脑瘫,随着病情加重,2015年以来儿子一直卧病在床。“我们父子幸好有了邻里特别是祖礼的照顾,经常送米送肉,生活才能继续。”施东存由衷感激道。
今年40多岁的杨祖礼,是和德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见证了村民生活的酸甜苦辣,对村民有着最朴素的感情。自从2000年加入党组织后他不断加强学习党的知识和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磨练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新路子。
“要改变现状,就要先改变自己。”杨祖礼这样说也这样做。为了充分挖掘农村劳动力资源,把资源变成生产力。2011年,他组建了杨祖礼施工队,主要从事一些挡墙、三面光大沟、引水管道架设、弹石路面铺设等简单工程施工,把村里有一定劳动能力,又不能外出打工的闲置人员组织起来,通过培训后上岗,边做边学,边学边提高技能。经过实践,杨祖礼施工队以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的理念培育出一支能吃苦、会经营的团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点赞和信赖。
“将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将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为村组干部。”这是凤庆县党组织“三个培养”中的两个培养,在杨祖礼的身上也得到了具体体现。
2013年,经过村民的推荐和选举,杨祖礼在村两委换届中脱颖而出,被选举为和德村委会主任,“改善居住环境,出行条件,带领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新房子,鼓起钱袋子”是他在就职演说中对村民的承诺。村民杨祖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家里缺少土地和科技文化知识,加之孩子上学,不能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致富办法少、思路不宽,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下雨知道房子漏,睡觉看到过天星”是他家住房的真实写照。为了帮助杨祖云家过上好日子,尽快摘掉贫穷帽子,杨祖礼只好把他吸收到自己的施工队,管吃管住后,每天还给100元工钱。看着杨祖云家破旧的住房,杨祖礼就支持他家建盖新房,没有钱购买材料,杨祖礼就拿出钱给他家购买,并用自己的施工队帮助他家盖好新房。目前,杨祖云家已经住进了新房,但除了施工费外,还欠杨祖礼5000多元的材料钱。
“在我们和德村,杨祖云只是我帮助过许多村民中的一员,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已经为村民支垫各种费用8万多元,但我不后悔。只要他们老实做人,认真做事,通过勤劳致富,我就心满意足了。”杨祖礼说,“我家虽然不富裕,但我有一颗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心。不论村民在建盖新房、生病住院、孩子上学,还是红白喜事、创业发展等方面遇到困难,我都会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为更多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地处凤庆县城西南部的和德村,是凤庆县43个贫困村之一,距县城7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95户1376人。村民的主要收入靠发展茶叶、核桃、蚕桑和外出务工来实现。2016年,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521元。
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硬板路通到群众家门口,建起了垃圾处理房5间,配置垃圾桶25个。“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群众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内化于心,不等不靠不要、勤奋致富的氛围基本形成。“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支持,离不开村‘两委’头顶理想、脚踏泥巴、使劲干、加油干的结果,离不开祖礼主任春风化雨、滴水之恩的帮助,他的一言一行激发了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体现了‘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的作用。今年,杨祖礼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村党总支书记杨建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