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聚焦“五个一批”抓脱贫
精准识别 因户施策
永德县聚焦“五个一批”抓脱贫
本报讯 (通讯员 吴 建) 永德县聚焦“五个一批”工程,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实行分类指导,强调差异化帮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基础。
乌木龙乡贫困户李老扑在自家两层楼的小洋房前告诉笔者:“以前住在山头上,就连最基本的吃水都是人挑马驮,想都没有想过这辈子还能住进楼房,多亏有党和政府易地搬迁政策扶持。”
李老扑原先住在菖蒲塘村磨刀河自然村,群众聚居的村寨是一个滑坡点,而且存在群众旧房、厨房、牛栏房等各种私搭乱建,整个村寨房屋性质很复杂,导致菖蒲塘村磨刀河自然村10多年没建一栋新房,即使有资金建房也没有条件建房,村民们盼建新房可却没地可建。乡党委书记罗炯明说:“冷凉山区大部分贫困群众不仅缺乏产业支撑,而且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原地脱贫很难走得通。”
县扶贫办主任罗新亮介绍,对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分散偏远、地质灾害严重的贫困户实行易地搬迁扶贫,并配套产业发展扶持、技能培训等扶贫措施,为贫困户开拓发展空间,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乌木龙乡石灰地村民穆从文身体不好,其妻是智障,两个孩子一个天生小儿麻痹,一个天生失明,作为没有“造血”能力的贫困户,当地政府将穆从文家纳入低保户。像村民穆从文这样纳入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县有750户,充分发挥了民政救助政策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全县贫困户符合低保政策的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像李老扑、穆从文这样通过易地搬迁和政府兜底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只是永德在脱贫攻坚中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一个缩影。罗新亮告诉笔者,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扶持发展脱贫;对于缺少技能的贫困户,通过教育培训脱贫;而对于因病、因残致贫的群体,则需要兜底扶贫。
2016年至2018年,该县计划农危改25502户,其中,易地搬迁新建8249户,原址拆除重建4117户,改造加固除危10934户,保护修缮提升452户,进城定居1000户,政府兜底750户。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工16704户,竣工11491户,入住6365户。今年以来,全县“4类”重点对象农危改开工341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41户,低保户512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6户,贫困残疾人家庭24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