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革命故事

刊发时间:2017-10-09 A3版  作者:李 兵

  沧源自治县岩帅镇是红色革命老区根据地,是最早接受共产党领导的佤山地区。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佤族人民有信仰、有自信、有梦想,先后经历了民族解放、艰苦创业、脱贫致富三个不同时期不同任务的大解放,佤山的巨变有力地证明:到2020年佤山群众与全国各族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再遥远。
  一个梦想:民族解放,传承红色基因
  1949年2月中旬,为了确保澜沧解放区的安全,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政委王天翔率队追歼逃敌到木嘎时,致函沧源岩帅佤族上层爱国人士田兴武、田兴文,向他们宣传革命形势,争取他们的支持。由于中共地下党员李培伦等早在岩帅对“二田”做了争取工作,“二田”对我党反蒋爱国的民族团结统一战线政策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二田”接信后就欣然派人以佤族礼节:携带一包茶叶、一块红糖给王天翔,以表示亲善友好,并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求给予炮弹和参加一支队。4月初,田兴文奉命率队赴缅宁,编入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第十大队,任命田兴文为大队长;将留守岩帅的田子昌所率之80余人的武装改编为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佧佤山守备大队,任命田子昌为大队长。4月下旬,经支队同意,田兴文率第十大队回驻岩帅。5月6日,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第十大队和守备大队一起推翻国民党沧源设治局,活捉设治局长雷澍苍,解放了岩帅,宣告国民党对沧源各族人民的反动统治彻底结束,推翻了土司制度和部落,沧源县各族人民从此获得了翻身解放,沧源县临时人民政府在岩帅建立,1951年在岩帅成立了沧源县人民政府,归普洱专区管辖。1952年沧源县划归缅宁(临沧)专区辖,同年12月沧源县人民政府从岩帅迁至勐董。
  两个梦想:守护好青山,建设美好家园
  拥有远大目标和坚定意志的人,是任何困难都压不倒的。岩帅因山多山高山青而得名,佤族群众世世代代守护着青山,“靠山吃山”就成为因地制宜的变通和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岩帅人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自力更生,生产建设自己干,从建国至改革开放期间,岩帅在沧源发展史上创建下了许多的第一:建第一所小学、第一所农职初中班、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条街、第一任县长、第一个全国劳模、第一个小型水电站、第一座水库、第一个农业学大寨样板、第一个生态茶园、第一个女大学生等。自2002年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管护原有的森林,森林覆盖率为60.88%,林下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佤山得到了印证。经济社会不断取得跨越发展靠的是解放思想,自力更生,重视教育,相信科学,敬畏自然,做实产业的精神。
  千万个梦想:脱贫致富,幸福有尊严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消灭贫困的人民战争,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工程。到2020年实行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敢于面对现实,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不贪一时之功,多为后人栽树,多种脱贫果,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钱袋子”问题。全镇累计建有茶园3.286万亩、甘蔗4.178万亩、烤烟9065亩、咖啡1.06万亩、核桃10.9万亩、澳洲坚果32970亩的产业支撑,各种产业面积已达人均5亩以上的目标。同时,结合“本土”优势,全力打造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群众有了获得感,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困难家庭享受到各项扶贫政策,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公共服务设施不断配套完善,自然村或组建有文化室、党员活动室,群众积极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彰显。
  组织开展“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传递佤山脱贫攻坚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就是要千方百计引导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用脱贫致富的实际行动来感恩党和政府,引导群众遵守法律,实行民主管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凝聚共识。
  在脱贫攻坚中,群众有梦想,干部也要有梦想,干部的梦想,就是做一盏引导群众梦想起航的领航灯,做一块群众脱贫致富的铺路石。

返回
2025年07月09日  第7720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讲好红色革命故事

刊发时间:2017-10-09 A3版  作者:李 兵 【字体:大 中 小】

  沧源自治县岩帅镇是红色革命老区根据地,是最早接受共产党领导的佤山地区。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佤族人民有信仰、有自信、有梦想,先后经历了民族解放、艰苦创业、脱贫致富三个不同时期不同任务的大解放,佤山的巨变有力地证明:到2020年佤山群众与全国各族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再遥远。
  一个梦想:民族解放,传承红色基因
  1949年2月中旬,为了确保澜沧解放区的安全,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政委王天翔率队追歼逃敌到木嘎时,致函沧源岩帅佤族上层爱国人士田兴武、田兴文,向他们宣传革命形势,争取他们的支持。由于中共地下党员李培伦等早在岩帅对“二田”做了争取工作,“二田”对我党反蒋爱国的民族团结统一战线政策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二田”接信后就欣然派人以佤族礼节:携带一包茶叶、一块红糖给王天翔,以表示亲善友好,并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求给予炮弹和参加一支队。4月初,田兴文奉命率队赴缅宁,编入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第十大队,任命田兴文为大队长;将留守岩帅的田子昌所率之80余人的武装改编为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佧佤山守备大队,任命田子昌为大队长。4月下旬,经支队同意,田兴文率第十大队回驻岩帅。5月6日,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第十大队和守备大队一起推翻国民党沧源设治局,活捉设治局长雷澍苍,解放了岩帅,宣告国民党对沧源各族人民的反动统治彻底结束,推翻了土司制度和部落,沧源县各族人民从此获得了翻身解放,沧源县临时人民政府在岩帅建立,1951年在岩帅成立了沧源县人民政府,归普洱专区管辖。1952年沧源县划归缅宁(临沧)专区辖,同年12月沧源县人民政府从岩帅迁至勐董。
  两个梦想:守护好青山,建设美好家园
  拥有远大目标和坚定意志的人,是任何困难都压不倒的。岩帅因山多山高山青而得名,佤族群众世世代代守护着青山,“靠山吃山”就成为因地制宜的变通和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岩帅人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自力更生,生产建设自己干,从建国至改革开放期间,岩帅在沧源发展史上创建下了许多的第一:建第一所小学、第一所农职初中班、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条街、第一任县长、第一个全国劳模、第一个小型水电站、第一座水库、第一个农业学大寨样板、第一个生态茶园、第一个女大学生等。自2002年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管护原有的森林,森林覆盖率为60.88%,林下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佤山得到了印证。经济社会不断取得跨越发展靠的是解放思想,自力更生,重视教育,相信科学,敬畏自然,做实产业的精神。
  千万个梦想:脱贫致富,幸福有尊严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消灭贫困的人民战争,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工程。到2020年实行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敢于面对现实,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不贪一时之功,多为后人栽树,多种脱贫果,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钱袋子”问题。全镇累计建有茶园3.286万亩、甘蔗4.178万亩、烤烟9065亩、咖啡1.06万亩、核桃10.9万亩、澳洲坚果32970亩的产业支撑,各种产业面积已达人均5亩以上的目标。同时,结合“本土”优势,全力打造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群众有了获得感,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困难家庭享受到各项扶贫政策,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公共服务设施不断配套完善,自然村或组建有文化室、党员活动室,群众积极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彰显。
  组织开展“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传递佤山脱贫攻坚正能量”主题实践活动,就是要千方百计引导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用脱贫致富的实际行动来感恩党和政府,引导群众遵守法律,实行民主管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凝聚共识。
  在脱贫攻坚中,群众有梦想,干部也要有梦想,干部的梦想,就是做一盏引导群众梦想起航的领航灯,做一块群众脱贫致富的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