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掘金忙

刊发时间:2017-10-17 A1版  作者:字学林

  绿色是临沧的颜色,绿色产业是临沧的品牌。我市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强市之本、富农之基,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把一片片绿色打造成群众致富的“金果果”“金豆豆”“金叶子”——

青山绿水掘金忙

  98%以上是山区的临沧,脱贫增收潜力在山,关键在山。
  眼下,正是坚果收获时节,永德县大雪山乡蚂蟥箐村村民杨文柱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正忙着采摘坚果,饱满透亮的坚果装满了箩筐。
  “2003年家里开始种坚果,现在已经种植100多亩,去年收入14万元,今年挂果70亩左右,收入应该到60多万元,随着挂果面积的增多,以后每年收入会越来越高。”杨文柱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在当地,杨文柱是名副其实的“坚果王”。靠种植澳洲坚果带来的收入,杨文柱去年建盖起了一栋3层500多平方米的楼房,买了小轿车,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坚果车”“坚果房”。
  村里像杨文柱这样通过种植坚果走上致富路的人不在少数。蚂蟥箐村810户农户中,坚果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近30户,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722元。澳洲坚果已经成为了临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据测算,2017年,全市澳洲坚果投产面积12万亩,预计产量6000余吨,产值2.4亿元。预计到2020年,种植农户人均澳洲坚果纯收入将达到3500元以上。
  为进一步提高林地综合效益,我市积极探索“坚果+”模式,将坚果与其他种作物套种互补,推广“坚果+咖啡”“坚果+辣木”“坚果+中药材”“坚果+粮豆”“坚果+养殖”等间套种模式,实现以短养长、以耕促抚,千方百计鼓起农民钱袋子。永德县在“百里坚果长廊”发展“坚果+咖啡+山地鸡”的“坚咖鸡”立体种养模式,每亩地种植坚果20株、间种咖啡220株、养鸡20只,亩产值达12000多元,从而改变了“种得一山坡,收得一土锅”的局面。
  “每亩土地收益从五六百元增长到1万多元,年收入实现4万多元。”永德县崇岗乡包山村的罗壮豪说,他家加入了大红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陆续种植了20多亩坚果,又套种了10亩咖啡,还养上了300多羽山地鸡,收入比原来种苦荞、玉米年增了几十倍。现在坚果初挂果还没有经济效益,10亩咖啡已经入丰产期,每年可收三四万元。“家里有‘金果果’、还有‘金豆豆’,一家人的好日子有望了!”罗壮豪信心满满地说。
  截至今年,我市发展咖啡61万亩,咖啡亩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
  除了坚果和咖啡,茶叶也是临沧山区农民增收致富重要产业。
  镇康县忙丙乡马安山三组村民普应莲家的15亩茶园,今年收入达到8万元。“近几年茶叶价格好,家里干茶收入每天最高到1000多元,平时每天采茶收入都在300元左右,茶叶是我们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普应莲说。
  目前,全市有茶叶加工企业198户,有茶叶初制所2125个,全市241个贫困村中已建成初制所239个,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企业集群初步形成,让广大茶农从中获益,“天下茶尊”和“红茶之都”成为临沧茶叶的公用品牌和临沧对外宣传、交流合作的重要名片。截至2016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43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2.3万吨,人均茶叶收入达2071元,今年上半年,茶农人均茶叶收入2006元,同比增63.5%,茶叶成为145万茶农的重要经济来源。
  青山绿水好生态,大山深处掘金忙。澳洲坚果、核桃、咖啡、茶叶、烤烟、甘蔗、蔬菜、橡胶,一个个“金果果”“金豆豆”“金叶子”产业树起了临沧高原特色农业的品牌,鼓起了山区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也打开了山区农民群众通往全面小康的致富之门。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茶、果、糖、菜”等优势产业,我市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围绕产业布局建设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坚定不移地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在稳粮、调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同时,围绕甘蔗、核桃、茶叶、澳洲坚果、咖啡、蔬菜等核心产业,全市建成产业基地2155万亩。其中,在贫困地区重点发展烤烟产业37万亩,亩均收入达3088元,18.8万烟农人均收入达5836元。在高寒山区发展核桃800万亩、中药材43万亩,核桃亩均收入1050元,药农人均中药材种植收入达2050元。实施稻薯、烟油、烟豆等轮作,亩均收入达5000-10000元以上……2016年,我市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2%。
  通过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培训等工程,逐步破解产业小而散小而弱、产业发展缺资金缺投入、农产品下山难销售难、农业产业转型难转型慢、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充分不到位等问题,全市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如今,从热带到温带,从坝区到山区,处处瓜果飘香,产业之花在临沧大地落地生根、竞相怒放,形成了高原特色农业风景这边独好的壮丽景象,临沧走出了一条在青山绿水中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772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青山绿水掘金忙

刊发时间:2017-10-17 A1版  作者:字学林 【字体:大 中 小】

  绿色是临沧的颜色,绿色产业是临沧的品牌。我市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强市之本、富农之基,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把一片片绿色打造成群众致富的“金果果”“金豆豆”“金叶子”——

青山绿水掘金忙

  98%以上是山区的临沧,脱贫增收潜力在山,关键在山。
  眼下,正是坚果收获时节,永德县大雪山乡蚂蟥箐村村民杨文柱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正忙着采摘坚果,饱满透亮的坚果装满了箩筐。
  “2003年家里开始种坚果,现在已经种植100多亩,去年收入14万元,今年挂果70亩左右,收入应该到60多万元,随着挂果面积的增多,以后每年收入会越来越高。”杨文柱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在当地,杨文柱是名副其实的“坚果王”。靠种植澳洲坚果带来的收入,杨文柱去年建盖起了一栋3层500多平方米的楼房,买了小轿车,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坚果车”“坚果房”。
  村里像杨文柱这样通过种植坚果走上致富路的人不在少数。蚂蟥箐村810户农户中,坚果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近30户,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722元。澳洲坚果已经成为了临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据测算,2017年,全市澳洲坚果投产面积12万亩,预计产量6000余吨,产值2.4亿元。预计到2020年,种植农户人均澳洲坚果纯收入将达到3500元以上。
  为进一步提高林地综合效益,我市积极探索“坚果+”模式,将坚果与其他种作物套种互补,推广“坚果+咖啡”“坚果+辣木”“坚果+中药材”“坚果+粮豆”“坚果+养殖”等间套种模式,实现以短养长、以耕促抚,千方百计鼓起农民钱袋子。永德县在“百里坚果长廊”发展“坚果+咖啡+山地鸡”的“坚咖鸡”立体种养模式,每亩地种植坚果20株、间种咖啡220株、养鸡20只,亩产值达12000多元,从而改变了“种得一山坡,收得一土锅”的局面。
  “每亩土地收益从五六百元增长到1万多元,年收入实现4万多元。”永德县崇岗乡包山村的罗壮豪说,他家加入了大红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陆续种植了20多亩坚果,又套种了10亩咖啡,还养上了300多羽山地鸡,收入比原来种苦荞、玉米年增了几十倍。现在坚果初挂果还没有经济效益,10亩咖啡已经入丰产期,每年可收三四万元。“家里有‘金果果’、还有‘金豆豆’,一家人的好日子有望了!”罗壮豪信心满满地说。
  截至今年,我市发展咖啡61万亩,咖啡亩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
  除了坚果和咖啡,茶叶也是临沧山区农民增收致富重要产业。
  镇康县忙丙乡马安山三组村民普应莲家的15亩茶园,今年收入达到8万元。“近几年茶叶价格好,家里干茶收入每天最高到1000多元,平时每天采茶收入都在300元左右,茶叶是我们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普应莲说。
  目前,全市有茶叶加工企业198户,有茶叶初制所2125个,全市241个贫困村中已建成初制所239个,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企业集群初步形成,让广大茶农从中获益,“天下茶尊”和“红茶之都”成为临沧茶叶的公用品牌和临沧对外宣传、交流合作的重要名片。截至2016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43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2.3万吨,人均茶叶收入达2071元,今年上半年,茶农人均茶叶收入2006元,同比增63.5%,茶叶成为145万茶农的重要经济来源。
  青山绿水好生态,大山深处掘金忙。澳洲坚果、核桃、咖啡、茶叶、烤烟、甘蔗、蔬菜、橡胶,一个个“金果果”“金豆豆”“金叶子”产业树起了临沧高原特色农业的品牌,鼓起了山区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也打开了山区农民群众通往全面小康的致富之门。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茶、果、糖、菜”等优势产业,我市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围绕产业布局建设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坚定不移地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在稳粮、调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同时,围绕甘蔗、核桃、茶叶、澳洲坚果、咖啡、蔬菜等核心产业,全市建成产业基地2155万亩。其中,在贫困地区重点发展烤烟产业37万亩,亩均收入达3088元,18.8万烟农人均收入达5836元。在高寒山区发展核桃800万亩、中药材43万亩,核桃亩均收入1050元,药农人均中药材种植收入达2050元。实施稻薯、烟油、烟豆等轮作,亩均收入达5000-10000元以上……2016年,我市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2%。
  通过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培训等工程,逐步破解产业小而散小而弱、产业发展缺资金缺投入、农产品下山难销售难、农业产业转型难转型慢、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充分不到位等问题,全市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如今,从热带到温带,从坝区到山区,处处瓜果飘香,产业之花在临沧大地落地生根、竞相怒放,形成了高原特色农业风景这边独好的壮丽景象,临沧走出了一条在青山绿水中脱贫致富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