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国光:脱贫路上敢为先 身残志坚不言愁

刊发时间:2017-10-17 A1版  作者:李丽君 李建兰 罗健山

  脱贫路上,直面困难、永不言愁,成为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榜样——他就是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光荣脱贫户的镇康县忙丙乡新水村大火塘组村民穆国光。
  穆国光一家共4口人,他左脚先天残疾,妻子半身活动不灵便,也是残疾人,一个孩子正在上学,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从穆国光成人记事以来,自己都记不清到底做过多少种工作,但由于身体情况特殊,都是无疾而终,除了养家糊口,没有一种工作能给他带来生活上的改观,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受地理、气候乃至交通等各方面条件限制的新水村群众在脱贫攻坚路上面临着许多挑战,作为有先天残疾的穆国光来说,这样的艰难和挑战不言而喻。但穆国光却从未以自身残疾为借口,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他始终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虽然腿脚不方便,可是我还有双手,何况现在国家政策这样好,只要努力就会过上好日子。”穆国光话语中透出身残志坚的那份刚毅不由得让我们对眼前这位农村汉子肃然起敬。
  凭着这股志气,不能做重体力活的穆国光就养猪、养鸡,自学编制凳子,编好后请邻居在农贸市场帮忙售卖,凭着良好的服务和质量,穆国光一步步地争取到顾客的信任,打开了市场,如今有许多老顾客十几年来一直帮扶他。穆国光在村里也小有名气,不当是凳子编得好,更主要的是他的这种志气感染着村民们。
  “不要看国光腿脚不便,他可是条汉子,通过努力他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是我们全村人学习的榜样呢。”新水村大火塘组村民穆绍清竖起大拇指说道。
  近年来,忙丙乡党委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理念,为残疾人制定了切实合理的脱贫计划,设置残疾人岗位,得知穆国光的情况后,聘用穆国光为乡镇街道保洁员。有了这份工作,对于穆国光一家来说,无疑又多了一份可观的收入。如今,依靠党委政府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他建起了一栋9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凭着对生活的坚强信念,闯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自强之路,成为了广大残疾人努力学习的榜样。
  对于家里近年来的改变,穆国光的儿子穆宝发说,记得自己在5岁的时候,家里的房子特别烂,每逢天阴下雨就到处漏雨,打雷下雨时非常害怕、担心房子倒塌。现在住在新房子里,穆宝发开心地说道:“现在和过去对比好很多,现在家里有车了,过去去哪里都要做别人的车,现在去哪里都只用开自己家的,家里的伙食也越来越好。”
  在脱贫路上,像穆国光一样,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不等、不靠、不要的人大有人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正是需要这样一种精神,迎难而上、永不言愁。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第7728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穆国光:脱贫路上敢为先 身残志坚不言愁

刊发时间:2017-10-17 A1版  作者:李丽君 李建兰 罗健山 【字体:大 中 小】

  脱贫路上,直面困难、永不言愁,成为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榜样——他就是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光荣脱贫户的镇康县忙丙乡新水村大火塘组村民穆国光。
  穆国光一家共4口人,他左脚先天残疾,妻子半身活动不灵便,也是残疾人,一个孩子正在上学,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从穆国光成人记事以来,自己都记不清到底做过多少种工作,但由于身体情况特殊,都是无疾而终,除了养家糊口,没有一种工作能给他带来生活上的改观,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受地理、气候乃至交通等各方面条件限制的新水村群众在脱贫攻坚路上面临着许多挑战,作为有先天残疾的穆国光来说,这样的艰难和挑战不言而喻。但穆国光却从未以自身残疾为借口,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他始终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虽然腿脚不方便,可是我还有双手,何况现在国家政策这样好,只要努力就会过上好日子。”穆国光话语中透出身残志坚的那份刚毅不由得让我们对眼前这位农村汉子肃然起敬。
  凭着这股志气,不能做重体力活的穆国光就养猪、养鸡,自学编制凳子,编好后请邻居在农贸市场帮忙售卖,凭着良好的服务和质量,穆国光一步步地争取到顾客的信任,打开了市场,如今有许多老顾客十几年来一直帮扶他。穆国光在村里也小有名气,不当是凳子编得好,更主要的是他的这种志气感染着村民们。
  “不要看国光腿脚不便,他可是条汉子,通过努力他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是我们全村人学习的榜样呢。”新水村大火塘组村民穆绍清竖起大拇指说道。
  近年来,忙丙乡党委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理念,为残疾人制定了切实合理的脱贫计划,设置残疾人岗位,得知穆国光的情况后,聘用穆国光为乡镇街道保洁员。有了这份工作,对于穆国光一家来说,无疑又多了一份可观的收入。如今,依靠党委政府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他建起了一栋9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凭着对生活的坚强信念,闯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自强之路,成为了广大残疾人努力学习的榜样。
  对于家里近年来的改变,穆国光的儿子穆宝发说,记得自己在5岁的时候,家里的房子特别烂,每逢天阴下雨就到处漏雨,打雷下雨时非常害怕、担心房子倒塌。现在住在新房子里,穆宝发开心地说道:“现在和过去对比好很多,现在家里有车了,过去去哪里都要做别人的车,现在去哪里都只用开自己家的,家里的伙食也越来越好。”
  在脱贫路上,像穆国光一样,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不等、不靠、不要的人大有人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正是需要这样一种精神,迎难而上、永不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