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语电影译制及放映工作成果丰硕
译制的40部影片全部通过审核,放映少数民族语电影1976场,观众达38万多人次
本报讯 (记者 王 燕) 今年以来,我市农村电影管理站认真组织开展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和放映工作,用民族语电影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取得较好效果。
为更好地完成2017年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任务,我市农村电影管理站进一步加强翻译、配音、导演、录音、后期处理等环节管理,每个环节做到有专人负责到底,确保译制的影片质量,缩短上平台的流程和时间,为少数民族语电影放映提供足够的节目。
市农村电影管理站译制组副组长俸金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傣语主要是以孟定口音为标准,2017年我们的任务是8部故事片,8部科教片。按照我们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下半年7月份以后主要是要学习傣文,要提高我们的翻译质量。”
根据省译制中心下达的任务,我市今年的电影译制任务共40部,其中佤语24部、傣语16部。通过译制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译制的40部影片于9月15日全部通过省中心审查,10月10日全部通过北京中影译制中心审核。今年是我市近年来完成译制任务进度最快、审查通过率最高的一年。在译制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锻炼了新演员,充实了译制队伍,译制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
配音演员赵依门说:“在配音这方面,特别是口型、感情这些方面,从不会到会,通过努力,在前辈的教导下,我学会了感情的把握。”
市农村电影管理站译制组副组长田翠翠说:“我们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宣传科技文化知识,我们做的是方方面面,我们的佤语片深受群众的欢迎。”
译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映,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能够看到、看懂,看好本民族的电影。目前,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小队49支,负责全市894个行政村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今年1至9月,全市共组织放映农村公益电影7670场,观众人数达170多万人次。其中,放映少数民族语电影1976场,观众达38万多人次。少数民族群众通过观看自己语言的电影故事片、科教片、纪录片,体现了民族平等,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有效传承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傣族群众叶芒看完电影高兴地说:“很好,你们来放映给我们傣族(语言)的电影,我们很满意,很好看。”傣族群众相玉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傣语的电影,很好看,以后可以多来放映给我们。”
耿马自治县农村电影管理站站长李金明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在民族语电影放映当中,总共放了850场,其中民族语就放了686场,爱国主义教育片放了152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看电影难的问题,给少数民族亲切的看到母语电影,感谢党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