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让每个孩子沐浴在均衡优质教育的阳光下
本报讯 (记者 魏江跃) 临翔区第一中学初二四班学生唐新磊,因家庭困难,被列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对象,1250元/生的补助对于他和他的家庭无疑是雪中送碳;镇康县南伞镇培蕾幼儿园发放14年免费教育免补保教费,134名家长喜领财政补贴,实施边境14年免费教育,全市惠及学生2.17万人;临沧市一中学生严成美因家庭困难有了放弃读书的念头。学校为她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并减免学杂费,严成美才打消了放弃读书的念头,安心在校学习。教育惠民政策不仅为学生解决了一个个困难和问题,更为他们点燃了一个个梦想和希望。
去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新实施了边境县14年免费教育,教育精准扶贫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普通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各级各类教育规模、质量大幅提升,发展活力显著增强。2016年,我市下达教育惠民专项资金共计78062.92万元,惠及学生26.89万名,确保每一位贫困生都能够安心上学。
今年,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目标。政府各级各部门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制定《临沧市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明确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突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主线,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扩大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
“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解决了教育最基础的问题,而最难啃的骨头则是通过改革释放教育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当前,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教育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在稳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努力保障每个孩子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上下功夫。
双江自治县“陪读”母亲罗梅告诉记者 ,孩子目前就读于临沧市第一中学,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再熬8个月,她将结束让她欢喜让她忧的“陪读”生活。罗梅说,当地的教育资源并不能满足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需求,因此全家的周末都由双江转战到临沧过着“陪读”生活,上上下下的开销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支出”。罗梅的“陪读”生活只是千千万万“陪读”家长的一个缩影,折射出了我市高中教育的短板。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的难题,加快高中教育发展。”今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将进一步抓住国内高校帮扶临沧的机遇,加强与挂钩学校为主的对接联系,支援边疆教育建设,加快临沧高中教育发展。
“加快高中教育发展,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这对于临沧千千万万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罗梅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作为一位平凡的“陪读”家长最大的心愿就是:“期待增强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让每个孩子沐浴在均衡优质教育的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