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兵哥兵弟

刊发时间:2017-11-05 A3版  作者:穆王成

  不久前,我们又一次相聚在镇康县南伞河畔公园文化广场,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镇康县、永德县两地退伍军人相聚在一起,这是离开部队快30年以来我们第五次相聚,大家共叙友谊,不忘初心:“我们曾经是一名部队现役军人”。
  八一建军节如约而至,我又想起那些在部队一起朝夕相处的兵哥兵弟战友们,一声声军号萦绕耳际。
  30年前的今天,我们从五湖四海汇集在一起,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成为了亲密的战友,训练场上摸爬滚打,训练场下朝夕相处,亲如兄弟。
  兵役义务结束,有的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建设美丽家园,有的继续留在部队为保家卫国作贡献。
  今天你们还好吗?我亲密的战友……
  1985年10月,我们县一行30多人穿着墨绿色的军服坐上了去省城昆明的班车。到了昆明后,大家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队,我和3名一起入伍的青年被分配到某地进行集中军事科目的训练。3个月的摸爬滚打结束了新兵连的集训生活,我们又被分配到昆明机场警卫中队,下到正规部队,晚上的紧急集合与平时的常规训练仍然不曾间断,每天站岗执勤、军事训练成为我们每一名现役军人的常规动作。
  训练场上、站岗执勤……我看着血气方刚的男士兵、英姿飒爽的女兵们,总有一种想通过什么方式去记录的欲望。正巧上级下来一名到警卫中队拍照的宣传干事,我寻着一声声“咔嚓咔嚓”的声音,看到了宣传干事把一幅幅精彩瞬间定格在镜框里,觉得特别神奇,一直跟宣传干事追问个究竟。时间一晃几个月过去了,自己也想买一台相机,但是,那时家里十分困难,跟家里要钱买相机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就把想买一台照相机的想法告诉了一起入伍的战友,3名战友把省吃俭用的津贴入数给了我,带着集攒不足100元钱,我们进城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东方135胶片相机,后来又买了一台120胶片机。相机买来后,自己就学着宣传干事拍照的姿势拍起了片子,训练场上战友集训,朋友到机场、城里旅游景点拍照留念,我都一呼百应。照片拍了,得经过洗印才能变成一张黑白照片。后来镇康籍战友又一起筹集45元钱为我买了一台放大机,有了洗印工具,自己就开始冲洗拍到的照片,一张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被我定格在镜框里,摆在了战友们、朋友们的相册里,我乐此不疲。
  后来,我自费参加了石家庄及解放军新闻摄影函授学校的函授学习,进一步夯实了新闻摄影理论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队指导员、中队长发现我爱好摄影,就把我从一名飞机场站岗的勤务兵调到中队当一名通讯兵。并与检查站宣传科宣传干事联系,到中队辅导我摄影技术,宣传干事从摄影构图、新闻摄影等最基础教起,一步一个脚印,我认真学习,虚心请教。通过3个多月的学习,摄影技术大有长进,自己也深深爱上了摄影。
  后来上级把我调到检查站司令部当通讯员,接触报纸的机会多,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新闻摄影技术。宣传干事还把我带到报社与报社编辑面对面交流学习。结合宣传干事及报社编辑的讲解,自己从身边的人和事去细心观察揣摩,看着报纸刊登出来的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就开始写稿。
  一天,边检科一名战士在机场执勤时,捡到了一个旅客遗忘的包,经过战友们的共同努力,找到了那名失主,并及时把包归还了失主,重要的包失而复得,失主激动万分,随即拿出一打人民币塞给那名战士作为酬金,但被婉言拒绝。宣传科的宣传干事就叫我写成一条简讯投到了《云南法制报》,并被报纸采用了,从那时起,更加坚定了我学习新闻报道的信心与决心。
  如今我离开部队整整28个年头了,我感恩部队那所大学校,感恩那些老战友,虽然时至今日,很多战友我已经记不上他们的名字,甚至哪个地方入伍的。但在部队里短短的服兵役时间里,我学习到了知识。回到地方,我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发挥特长的岗位。业余时间仍然坚持新闻写作,从部队服兵役开始至今接触宣传工作整整31年,1500多篇稿子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经济日报》《中国摄影报》《临沧日报》等报刊采用。《中国援外物资运抵缅甸果敢自治区》《秋色镇康  跃金溢美》两篇稿件分别获得临沧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年度评选二、三等奖。摄影作品《乡街扫描》《绿色家园》《情人阁——南伞跨国溶洞》在云南省摄影家协会、镇康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大美镇康摄影展中获得优秀奖、入选奖。《甜蜜的微笑》参加云南省总工会举办的建国65周年“中国美·劳动美”摄影比赛获优秀奖。摄影作品“收获甘蔗,收获辛勤劳动创造甜蜜和富裕”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的《最后的民俗》一书。2015年创作的9件体育类摄影作品入选《七彩云南健身工程》临沧卷一书,创作的多幅摄影作品入选临沧市委宣传部编印的《大美临沧》系列丛书。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虽然部队的军旅生涯是短暂的,但是部队短暂的军旅生活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我的路、我的梦。一辈子的战友情,一辈子的兄弟情。
  我热爱部队军旅生活,走进部队服兵役,我无怨无悔。

返回
2025年07月03日  第774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我的兵哥兵弟

刊发时间:2017-11-05 A3版  作者:穆王成 【字体:大 中 小】

  不久前,我们又一次相聚在镇康县南伞河畔公园文化广场,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镇康县、永德县两地退伍军人相聚在一起,这是离开部队快30年以来我们第五次相聚,大家共叙友谊,不忘初心:“我们曾经是一名部队现役军人”。
  八一建军节如约而至,我又想起那些在部队一起朝夕相处的兵哥兵弟战友们,一声声军号萦绕耳际。
  30年前的今天,我们从五湖四海汇集在一起,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成为了亲密的战友,训练场上摸爬滚打,训练场下朝夕相处,亲如兄弟。
  兵役义务结束,有的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建设美丽家园,有的继续留在部队为保家卫国作贡献。
  今天你们还好吗?我亲密的战友……
  1985年10月,我们县一行30多人穿着墨绿色的军服坐上了去省城昆明的班车。到了昆明后,大家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队,我和3名一起入伍的青年被分配到某地进行集中军事科目的训练。3个月的摸爬滚打结束了新兵连的集训生活,我们又被分配到昆明机场警卫中队,下到正规部队,晚上的紧急集合与平时的常规训练仍然不曾间断,每天站岗执勤、军事训练成为我们每一名现役军人的常规动作。
  训练场上、站岗执勤……我看着血气方刚的男士兵、英姿飒爽的女兵们,总有一种想通过什么方式去记录的欲望。正巧上级下来一名到警卫中队拍照的宣传干事,我寻着一声声“咔嚓咔嚓”的声音,看到了宣传干事把一幅幅精彩瞬间定格在镜框里,觉得特别神奇,一直跟宣传干事追问个究竟。时间一晃几个月过去了,自己也想买一台相机,但是,那时家里十分困难,跟家里要钱买相机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就把想买一台照相机的想法告诉了一起入伍的战友,3名战友把省吃俭用的津贴入数给了我,带着集攒不足100元钱,我们进城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东方135胶片相机,后来又买了一台120胶片机。相机买来后,自己就学着宣传干事拍照的姿势拍起了片子,训练场上战友集训,朋友到机场、城里旅游景点拍照留念,我都一呼百应。照片拍了,得经过洗印才能变成一张黑白照片。后来镇康籍战友又一起筹集45元钱为我买了一台放大机,有了洗印工具,自己就开始冲洗拍到的照片,一张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被我定格在镜框里,摆在了战友们、朋友们的相册里,我乐此不疲。
  后来,我自费参加了石家庄及解放军新闻摄影函授学校的函授学习,进一步夯实了新闻摄影理论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队指导员、中队长发现我爱好摄影,就把我从一名飞机场站岗的勤务兵调到中队当一名通讯兵。并与检查站宣传科宣传干事联系,到中队辅导我摄影技术,宣传干事从摄影构图、新闻摄影等最基础教起,一步一个脚印,我认真学习,虚心请教。通过3个多月的学习,摄影技术大有长进,自己也深深爱上了摄影。
  后来上级把我调到检查站司令部当通讯员,接触报纸的机会多,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新闻摄影技术。宣传干事还把我带到报社与报社编辑面对面交流学习。结合宣传干事及报社编辑的讲解,自己从身边的人和事去细心观察揣摩,看着报纸刊登出来的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就开始写稿。
  一天,边检科一名战士在机场执勤时,捡到了一个旅客遗忘的包,经过战友们的共同努力,找到了那名失主,并及时把包归还了失主,重要的包失而复得,失主激动万分,随即拿出一打人民币塞给那名战士作为酬金,但被婉言拒绝。宣传科的宣传干事就叫我写成一条简讯投到了《云南法制报》,并被报纸采用了,从那时起,更加坚定了我学习新闻报道的信心与决心。
  如今我离开部队整整28个年头了,我感恩部队那所大学校,感恩那些老战友,虽然时至今日,很多战友我已经记不上他们的名字,甚至哪个地方入伍的。但在部队里短短的服兵役时间里,我学习到了知识。回到地方,我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发挥特长的岗位。业余时间仍然坚持新闻写作,从部队服兵役开始至今接触宣传工作整整31年,1500多篇稿子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经济日报》《中国摄影报》《临沧日报》等报刊采用。《中国援外物资运抵缅甸果敢自治区》《秋色镇康  跃金溢美》两篇稿件分别获得临沧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年度评选二、三等奖。摄影作品《乡街扫描》《绿色家园》《情人阁——南伞跨国溶洞》在云南省摄影家协会、镇康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大美镇康摄影展中获得优秀奖、入选奖。《甜蜜的微笑》参加云南省总工会举办的建国65周年“中国美·劳动美”摄影比赛获优秀奖。摄影作品“收获甘蔗,收获辛勤劳动创造甜蜜和富裕”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的《最后的民俗》一书。2015年创作的9件体育类摄影作品入选《七彩云南健身工程》临沧卷一书,创作的多幅摄影作品入选临沧市委宣传部编印的《大美临沧》系列丛书。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虽然部队的军旅生涯是短暂的,但是部队短暂的军旅生活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我的路、我的梦。一辈子的战友情,一辈子的兄弟情。
  我热爱部队军旅生活,走进部队服兵役,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