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李松年
给老家的母亲打电话,母亲总会和我拉家常,说说老家的一些人和事,这次也不例外。她说,你李叔走了,七十多的人……我听了心里一阵难过,忙说了许多安慰她的话。放下电话我不禁想起李叔——李松年来。
在老家,那个名叫李松年的剃头师傅,如果不去刻意的介绍,谁也不会想起,这位个子瘦小、精神矍铄的老头居然还是一个民间文化人或者是叫艺人。
李松年的家就住在我家旁边,甚至于他的老婆,在我小的时候曾经租过我家的房子开过缝纫铺,所以我叫他李叔,也因为这样,打小我就听过不少关于他的故事和传奇。
其中听得最多的就是,他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敲锣打鼓、舞狮舞龙的那些热闹场面,为了有狮子、龙可以舞,他自己就钻研上了竹子编扎的技术,没想到这一折腾,竟然练成了一个编扎师傅、泥塑高手。他扎的狮子、龙、仙鹤等,用彩绸等装扮起来,涂上不同的色彩,一件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据说有一回为了使自己编扎的狮子增添精神和灵气,他还将自己家里的被子全部拆开,把被里被面拿去装饰编扎出的狮子、龙等。结果晚上他的爸爸妈妈干活回家,发现自家床上除了一堆白白的棉絮之外,被里被面全部不翼而飞,找了半天才发现它们已被儿子裁成片,蒙到那些玩物上去了,真是哭笑不得。为此,愤怒的父亲没忘记赏了他几拳头作为奖励,但父亲的拳头并没有打掉他对艺术的那种热爱和痴迷。
此后,李松年依旧没有收敛自己的“恶迹”,总是乘着母亲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的将母亲的缝衣线、顶针、剪刀、小刀等偷出来,用来破竹篾,或扎扇子、风筝、灯笼、龙、狮子,甚至是编扎人像或者其它物品,有的人像经他堆砌上篙泥(一种用来烧瓦、砖的土),就成为一件件活灵活现的雕塑作品。在滇西北一带,由于历史上佛教盛行,所以佛寺遗迹也比较多,而这些寺庙里供奉的一些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安祥宁静的卧佛、庄严静默的菩萨等均出自于他之手。他曾经向我讲起,文革期间破四旧,他塑的一些菩萨被破坏,而且他自己也因为做这些东西,被认为是在搞封建迷信,曾经遭受过不少的批斗。我问他后悔吗?他什么也没说,把烟筒吹的咕咕直响。文革结束后,李松年重塑了很多遭到破坏的塑像。那些寺庙游客越来越多,香火逐渐旺起来。
而他似乎也不满足于此,为了活跃永胜过年过节的气氛,他还组织了龙灯队,用他自己编扎的龙、狮子等把队伍武装起来,每到春节、元宵,大街小巷去耍玩,让一座小城因为鞭炮声、龙灯队锣鼓的喧闹,变得分外的热闹和喜庆。
前年,回老家去看他,他已经不再参加过年过节的龙灯活动了,明显的有一些苍老,只是他家里堂屋四周、院子正墙的墙边,用竹篾编扎成的狮头、龙头、仙鹤等,静静地向我诉说着一个民间老艺人对艺术的那种挚爱和执着,以及一个民间文化传统的延续。如今他走了,没能去最送他后一程,我的心里总是或多或少有些遗憾,甚至心里总是若有所失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