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经济活力
充分释放改革动力 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临翔区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经济活力
本报讯 (通讯员 戴春富) 临翔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制定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及配套措施,积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严格执行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政策规定,开展取缔“地条钢”行动专项行动,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从2016年开始,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翻建)、货币化安置等方式共实施14个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户数4832户,其中:货币化安置2210户,比例为45.7%。有效推进金融去杠杆,分类施策,引导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去杠杆金融服务。深入实施“营改增”、落实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认真落实临翔区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意见,建立了六大重点产业项目库,储备项目92个,项目总投资508亿元;妇女儿童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列入全省卫生补短板项目,现已开工建设。
“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部完成权责清单的编制录入5124项,编制完成公共服务事项185项,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6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实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申报,10月1日与省、市同步实施。简化注销登记手续、流程,降低企业退出市场的时间和成本,实现了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建立了市场体系建设公平审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加快推行,事中事后监管有效加强。
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制定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探索和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健全PPP模式和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库,建立了银政企合作机制,与市农行签订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在交通、水利、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全方位开展合作,实现地方建设与金融运作良性互动,依托现有7个区级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152个,共申报贷款48亿元,已落实贷款44亿元,到位资金12.7亿元。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梳理上报项目56个,总投资794亿元。积极营造良好招商环境。加大各项政策落实力度,继续实施对重点企业的挂牌保护。不论项目大小,只要符合政策,都主动服务,积极争取。
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该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09户,专业合作社数834家,累计流转土地45217亩。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加快推进,颁发证书3185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效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制定出台了加强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林业发展活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