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榭小镇展新姿
三岔河镇依托资源倾力打造
水榭小镇展新姿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李廷昌) 走进凤庆县三岔河镇,顺甸河畔青山绿,河水缓缓映蓝天。漫步在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上,随处可见工人们架新桥、治河道、拆违建、修广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站在古老的琼凤桥上,顺甸河从集镇前缓缓流过,一座集山、水、林、桥、路为一体的水榭小镇初具雏形,一幢幢白墙青瓦红腰带的小楼倒映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沿着刚投入使用的滨河路逆流而上,道路整洁宽敞,乳白色的石料护栏安全可靠。三岔河镇镇长曾光富边走边介绍,这是政府核心区,这是商贸交易区、学校教育区、敬老院、卫生院……规划有序,条块清晰,既互不干扰,又融为一体的小镇有序展开。
自2016年规划启动建设水榭小镇以来,三岔河镇发挥依山傍水的优势,在打造水景观、做活桥文化上下功夫。地处凤庆县城南部的三岔河镇,因雅朗河、松花河、顺甸河、明龙河等多条河流汇聚而得名。“30多年前,因河的两岸没有石拱桥,河流湍急,居住在东西两岸的人畜只有经过这座木拱桥通行。1985年11月,政府又投资70万元,在木拱桥下侧修建了单孔石拱桥,1987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后,为两岸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在这里工作30多年的镇文化中心干部鲁学平说,通过历届党委政府扎实工作,一座座连接东西两岸的石拱桥建起来了。特别是现任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小城镇建设机遇,发挥三岔河得天独厚的依山傍水优势,把河道治理与环境提升紧密结合,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全面加快“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特色小镇建设。
曾光富说,“三岔河镇因河扬名、因水而兴,植被资源丰富,形成了处处有桥梁连接,人在桥上过、水在桥下流的美丽画卷。在推进小镇建设中,连接东西两岸、连通南北单位的桥梁也随着集镇建设的拓展而增多,我们将提升古桥文化景观、丰富在建新桥文化景观,营造浓厚的水乡文化景观氛围,建成以桥为骨、以水为脉、以特色民居为主体景观的水榭小镇。”
目前,滨河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00多万元,砌筑河道挡墙6000多立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7盏,种植绿化树木114株,正在加快滨河桥梁浇筑、道路绿化以及其他附属工程建设。紧扣水榭小镇主题,因地制宜打造河道景观,投资196万元完成琼凤桥修缮,投资60万元建成拦沙坝2座。加快污水管网、垃圾池、公厕等项目建设,已完成集镇污水管网建设1200米,在建500米,建成集镇公厕2座。以集镇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改善交通堵塞、车辆乱停乱放现象。
随着滨河路、农村信用社前广场、停车场等一批项目的建成,集镇交通拥堵现象已得到逐步缓解。打造松花河水体景观,已完成河道周边征地拆迁,开挖河道砂石700多立方米,修筑河道挡墙620多立方米,项目完成后将与滨河路、顺甸河连为一体,形成集镇中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镇党委书记张廷勇介绍说:“我们将按照‘农业稳镇、生态立镇、绿色富镇、商贸活镇’的理念,以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为契机,提升一区(行政核心区),布局两翼(涌金河段和松花河段沿岸),拓展一线(雅雪线),完善集镇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集镇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把水榭小镇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小桥流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