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践行红门战士铮铮誓言

——追记消防英雄田正军
刊发时间:2017-11-15 A1版  作者:李垚沛

  “小时候,是军人把我从洪水里救了出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参军入伍,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身处困难的人们摆脱危险,好好活下去。”这是田正军入伍时的誓言,9年来他始终为之坚持,直至用尽最后一分力气……
  田正军,男,1990年生,中共党员,陕西汉中人,2008年入伍,2014年调入临沧市公安消防支队,生前任临沧市公安消防支队耿马自治县中队副中队长。
  他,危不惊惧,舍己成人
  自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田正军就把生命交给了国家和人民。9年来,他始终牢记使命,铁肩担当,在所参与的每一次抢险救援行动中,都冲在最前线,凭着自己过硬的专业素质,用担当,勇气和经验应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用舍生忘死的精神,为一个又一个在绝望边缘的人创造了生的希冀。
  2017年10月30日晚,正在边境维稳消防临时执勤点值班的田正军接到有群众被困于水流湍急的南汀河中的报警后立即率领战士们携带救援装备,迅速赶赴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抗争,成功救出2名群众。在即将返回时,因河道上游下雨泄洪导致水位突涨、水流湍急加剧,在协助两名战友先行撤离后,田正军被河水中的渔网、电线绊住,卷入了湍急的漩涡中,没能脱身,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年轻的27岁。
  “每次我被大浪打进旋涡里,都是队长潜进水一把把我揪出来。有一次,我看到了他眉头紧蹙、表情十分痛苦,可他还是坚持一次又一次地帮我们脱险。”参与此次下水救援的李发楠向记者回忆当晚救援情况时说,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水位涨得厉害,水流湍急,不断有旋涡在桥墩附近形成,浪越来越大,每次大浪打过,队长都要点他俩的名,并询问身体状况,当他说自己快坚持不住了的时候,队长都会不断鼓励,直至遇到了合适的机会,帮助他俩脱离危险。
  瞿红林是当天下水参与救援的另外一位战士,他说此次救援是他入伍6年来,参与过所有救援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只要一闭上眼,脑海里都是南汀河上救援的画面,耳边不断回响队长鼓励的话语“不要着急,坚持住,抓牢了!”瞿红林回忆,下水不到10分钟,头盔就被洪水冲走了,在2个多小时的过程中,是队长从未停止的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
  这次救援,在与死神展开的2个多小时的搏斗中,田正军用尽了他最后的一分力气……

  他,被称为救援勇士
  在临沧的4年时间里,田正军参与处置警情294起,抢救被困人员18人,抢救财产价值400余万元。这一组组数字、一次次战斗的背后是一幅幅与死神搏斗的画面。
  2015年7月5日,一名妇女因下崖挖草药时不慎摔下耿马县通往四排山大丫口新寨组山顶的一个山洞内,两名设法营救的村民也同时被困。接警后,田正军带领中队7名战士驱车前往营救。到达新寨组,了解到救援车辆无法进入现场,田正军立即决定带领2名攻坚组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徒步前往事故地点。到达现场,他命令战友做好固定支点在洞口做好策应,自己携带空气呼吸器、有毒气体探测仪等救援设备利用滑轮组制作支点下滑到洞内进行侦查,经过近半小时的努力,被困的三名人员被全部救出。
  2016年7月12日晚,入夏以来的一场强降雨使部分地区河水暴涨,致使耿马县幸福水库响水河河道对岸有7名游客被困。接警后,田正军带领2车8人迅速赶赴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果断下令将绳头系上安全钩并挂上铁器,抛投至河道对岸,将绳索固定好后,他穿好水域救援防护装备,携带救援装备,率先横渡到被困人身边,用绳索架起了一条生命通道。随后为被困游客穿上救生衣和安全腰带,并用安全挂钩同救援绳索相连,对被困人员进行保护,顺利将7名游客营救至岸边。
  两次边境维稳,325个日日夜夜,田正军均承担了安置人数最多、离边境一线最近的安置点的火灾防控和后勤保障工作,每天带队3次往返镇康和孟定保障安置点日常用水,每天行车里程达180公里,累计送水4338吨,每2小时对边民安置点开展1次防火巡查,每周对入住边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实现了孟定边民安置点“零起火、零冒烟”的工作目标。
  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田正军被公安部批准为烈士并颁发献身国防金制纪念章;被云南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被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
  哪里最需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的危急时刻,不惧危险,不畏牺牲,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消防事业的无限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生前,他带领的耿马中队在2014年“7·21”抗洪抢险和2015年“2·09”边境维稳中分别被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记集体三等功1次。特别是在2014年“7·21”抗洪抢险、2014年“8·03”鲁甸地震、2015年“2·09”中缅边境维稳处突,2016年耿马“7·05”山洞抢险救援,2016年“7·12”特大暴雨,2017年“3·06”中缅边境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处置中,他一直冲锋在前,从容应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他个人于2016年“7·05”山洞救援中被临沧市消防支队记三等功1次,2014年鲁甸“8·03”地震救援中被云南省消防总队记嘉奖1次,2017年3月支队举行的冬春实战化比武中获得个人第三名,被支队表彰为“先进个人”。
  当人们和他提及这些荣誉和褒奖的时候,他总是将它们归功于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然而,在大家心中,“英雄”二字,他当之无愧。
  他,是永远的红门战士
  11月2日早晨,耿马县 500多名干部群众和田正军的亲人、战友纷纷来到殡仪馆,为这位默默守护着驻地人民的英雄送上最后一程。
  生前,田正军言传身教,鼓舞着大家积极向前,工作上,以一个“硬汉”的形象激励着战友们克服艰难困苦;生活中,以一名大哥的身份顾全着大家。
  “每次出警凯旋归来,队长都笑得像个孩子一样,询问大家想吃什么,并自己掏钱为大家加餐或是买零食。”
  “队长是队上第一个到合同制消防员家里家访的领导,只要是家里有困难的,他都会尽力去帮助。”
  “他是个真汉子,承诺过的事,一定会做到。”
  “他为人低调、谦虚,待人真诚、随和,对待工作严谨负责。”
  “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这几个字深深地刻在田正军生前工作单位的石头上,也深深地刻进了他的心中,鼓励着、鞭挞着他成为一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红门战士。
  不久前,以田正军为原型拍摄制作的微电影《洞穴救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是编剧对他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有感而发为他编写的剧本,戏内,是别人在演绎着他;戏外,是他用忠诚、用血汗撰写属于他的青春剧本。而如今,这位人们心中的救援英雄已长眠,但他一次又一次不顾自己安危,舍生忘死挽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红门精神却永远地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返回
2025年07月10日  第775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用生命践行红门战士铮铮誓言

——追记消防英雄田正军

刊发时间:2017-11-15 A1版  作者:李垚沛 【字体:大 中 小】

  “小时候,是军人把我从洪水里救了出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参军入伍,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身处困难的人们摆脱危险,好好活下去。”这是田正军入伍时的誓言,9年来他始终为之坚持,直至用尽最后一分力气……
  田正军,男,1990年生,中共党员,陕西汉中人,2008年入伍,2014年调入临沧市公安消防支队,生前任临沧市公安消防支队耿马自治县中队副中队长。
  他,危不惊惧,舍己成人
  自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田正军就把生命交给了国家和人民。9年来,他始终牢记使命,铁肩担当,在所参与的每一次抢险救援行动中,都冲在最前线,凭着自己过硬的专业素质,用担当,勇气和经验应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用舍生忘死的精神,为一个又一个在绝望边缘的人创造了生的希冀。
  2017年10月30日晚,正在边境维稳消防临时执勤点值班的田正军接到有群众被困于水流湍急的南汀河中的报警后立即率领战士们携带救援装备,迅速赶赴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抗争,成功救出2名群众。在即将返回时,因河道上游下雨泄洪导致水位突涨、水流湍急加剧,在协助两名战友先行撤离后,田正军被河水中的渔网、电线绊住,卷入了湍急的漩涡中,没能脱身,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年轻的27岁。
  “每次我被大浪打进旋涡里,都是队长潜进水一把把我揪出来。有一次,我看到了他眉头紧蹙、表情十分痛苦,可他还是坚持一次又一次地帮我们脱险。”参与此次下水救援的李发楠向记者回忆当晚救援情况时说,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水位涨得厉害,水流湍急,不断有旋涡在桥墩附近形成,浪越来越大,每次大浪打过,队长都要点他俩的名,并询问身体状况,当他说自己快坚持不住了的时候,队长都会不断鼓励,直至遇到了合适的机会,帮助他俩脱离危险。
  瞿红林是当天下水参与救援的另外一位战士,他说此次救援是他入伍6年来,参与过所有救援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只要一闭上眼,脑海里都是南汀河上救援的画面,耳边不断回响队长鼓励的话语“不要着急,坚持住,抓牢了!”瞿红林回忆,下水不到10分钟,头盔就被洪水冲走了,在2个多小时的过程中,是队长从未停止的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
  这次救援,在与死神展开的2个多小时的搏斗中,田正军用尽了他最后的一分力气……

  他,被称为救援勇士
  在临沧的4年时间里,田正军参与处置警情294起,抢救被困人员18人,抢救财产价值400余万元。这一组组数字、一次次战斗的背后是一幅幅与死神搏斗的画面。
  2015年7月5日,一名妇女因下崖挖草药时不慎摔下耿马县通往四排山大丫口新寨组山顶的一个山洞内,两名设法营救的村民也同时被困。接警后,田正军带领中队7名战士驱车前往营救。到达新寨组,了解到救援车辆无法进入现场,田正军立即决定带领2名攻坚组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徒步前往事故地点。到达现场,他命令战友做好固定支点在洞口做好策应,自己携带空气呼吸器、有毒气体探测仪等救援设备利用滑轮组制作支点下滑到洞内进行侦查,经过近半小时的努力,被困的三名人员被全部救出。
  2016年7月12日晚,入夏以来的一场强降雨使部分地区河水暴涨,致使耿马县幸福水库响水河河道对岸有7名游客被困。接警后,田正军带领2车8人迅速赶赴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果断下令将绳头系上安全钩并挂上铁器,抛投至河道对岸,将绳索固定好后,他穿好水域救援防护装备,携带救援装备,率先横渡到被困人身边,用绳索架起了一条生命通道。随后为被困游客穿上救生衣和安全腰带,并用安全挂钩同救援绳索相连,对被困人员进行保护,顺利将7名游客营救至岸边。
  两次边境维稳,325个日日夜夜,田正军均承担了安置人数最多、离边境一线最近的安置点的火灾防控和后勤保障工作,每天带队3次往返镇康和孟定保障安置点日常用水,每天行车里程达180公里,累计送水4338吨,每2小时对边民安置点开展1次防火巡查,每周对入住边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实现了孟定边民安置点“零起火、零冒烟”的工作目标。
  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田正军被公安部批准为烈士并颁发献身国防金制纪念章;被云南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被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
  哪里最需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的危急时刻,不惧危险,不畏牺牲,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消防事业的无限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生前,他带领的耿马中队在2014年“7·21”抗洪抢险和2015年“2·09”边境维稳中分别被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记集体三等功1次。特别是在2014年“7·21”抗洪抢险、2014年“8·03”鲁甸地震、2015年“2·09”中缅边境维稳处突,2016年耿马“7·05”山洞抢险救援,2016年“7·12”特大暴雨,2017年“3·06”中缅边境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处置中,他一直冲锋在前,从容应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他个人于2016年“7·05”山洞救援中被临沧市消防支队记三等功1次,2014年鲁甸“8·03”地震救援中被云南省消防总队记嘉奖1次,2017年3月支队举行的冬春实战化比武中获得个人第三名,被支队表彰为“先进个人”。
  当人们和他提及这些荣誉和褒奖的时候,他总是将它们归功于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然而,在大家心中,“英雄”二字,他当之无愧。
  他,是永远的红门战士
  11月2日早晨,耿马县 500多名干部群众和田正军的亲人、战友纷纷来到殡仪馆,为这位默默守护着驻地人民的英雄送上最后一程。
  生前,田正军言传身教,鼓舞着大家积极向前,工作上,以一个“硬汉”的形象激励着战友们克服艰难困苦;生活中,以一名大哥的身份顾全着大家。
  “每次出警凯旋归来,队长都笑得像个孩子一样,询问大家想吃什么,并自己掏钱为大家加餐或是买零食。”
  “队长是队上第一个到合同制消防员家里家访的领导,只要是家里有困难的,他都会尽力去帮助。”
  “他是个真汉子,承诺过的事,一定会做到。”
  “他为人低调、谦虚,待人真诚、随和,对待工作严谨负责。”
  “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这几个字深深地刻在田正军生前工作单位的石头上,也深深地刻进了他的心中,鼓励着、鞭挞着他成为一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红门战士。
  不久前,以田正军为原型拍摄制作的微电影《洞穴救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是编剧对他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有感而发为他编写的剧本,戏内,是别人在演绎着他;戏外,是他用忠诚、用血汗撰写属于他的青春剧本。而如今,这位人们心中的救援英雄已长眠,但他一次又一次不顾自己安危,舍生忘死挽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红门精神却永远地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