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荣:视村民为亲人 以发展为己任
“视村民为亲人,以发展为己任。”15年的人大代表履历,云县爱华镇大树村党支部书记杨世荣,对如何当好代表有着自己最切身的感受。自2003年当选镇、县人大代表至今,杨世荣以知民情、顺民意,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努力发挥着一名人大代表的作用。
杨世荣所在的大树村虽然地处山区,但历史以来就在坝区城郊一带有耕地,这些耕地中的110多亩权属与其他村发生争执,权属纠纷从集体化年代持续到包产到户再延续到2000年以后,村民意见很大。眼看争执事态有恶化苗头,杨世荣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吃准了土地权属实情,在人代会期间组织爱华镇代表团的代表提出议案,促成了县职能部门牵头调查调处,最终解决了遗留几十年的纠纷问题。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最重要的就是要知民情、顺民意、聚民心,增强代表的感召力。”杨世荣带领村“两委”班子把13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8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4名党员培养成为村组干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9人;把7个党小组创建为带领致富的党组织, 41名党员创建成为带头致富的示范户,以“党员挂能人、能人帮党员、党员联农户”的方式,帮助发展相对滞后的党员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全村组建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新农村理事会7个,新农村联合互助组40个;为提升村组干部素质,支部牵头共举办培训班二十多期,培训党员和村组干部500多人次。
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杨世荣把产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立足村情,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种养业,规模化发展核桃产业8760亩,发展茶叶1260亩,烤烟1230.6亩,龙胆草500亩,生猪存栏2000头,家禽存栏12000只,走出了“两棵树、一片叶、一棵草”的产业发展新路。同时,杨世荣还发动村民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引导群众发展建筑业、交通运输等个体经营,全村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村民生活不断改善,村风随之好转。2016年大树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280元。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61人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要求,人均年纯收入达 6000 元。
在村上任职近20年,担任人大代表15年,杨世荣能亲历亲为的事情,都身体力行地去做。逢年过节看望全村高龄老人和五保户,他总是带着村组干部走村串户,给五保户换洗被褥,帮助他们整理卫生。凡村民有红白喜事,杨世荣要求村干部必须到场,尤其是村民家中遇到什么特殊困难,他总是最先到场,为村民排忧解难。
几年前,村上有两个残疾老夫妇,由于他们智力不健全,总会给邻里制造麻烦,大家对他们避而远之,但杨世荣却给了他们更多的关爱。他对村民说:“自己家也有残疾人,自己对残疾老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
为了使两位智残老人得到更好地照顾,2014年,杨世荣把他们送到镇敬老院。一次,敬老院组织老人到县医院体检时,一位老人不慎走失,工作人员心急如焚,打电话给杨世荣,杨世荣从村上赶到城里,跑遍县城大街小巷,终于找到老人,这位找不到回家路的老人急得拉着杨世荣的手嚎啕大哭。
忠孝互济,大爱无言,杨世荣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名人大代表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典范。现在的大树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在杨世荣多方争取下,村里建起了村组活动场所,一些老年人总会在闲暇时段到村组活动场所休闲、看书、打牌、娱乐。随着村风、民风的转变,原来少数不善待老人的家庭也被感化,家庭矛盾少了,邻里纠纷少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