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饱满的热情开启新征程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展望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报告大气磅礴、内涵丰富,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为主线,点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国家税务干部,一名基层党员,我心潮澎湃,感触颇丰。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源于文化自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称为四个自信,并阐明文化自信是其它三个自信的根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并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积淀了厚重质朴的民族精神。但当今世界文化体系是复杂的、多元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文化的进程就会受到重重阻碍,我们只有把握时代需求,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对世界各种不同文化进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华民族才会繁荣昌盛,经久不衰。
二、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新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下乡收屠宰税,每每在村上落脚用餐时,都会有很多村民围来蹭饭吃。有一次用餐前我去了一趟厕所,待回来时锅里什么也没剩下了。那是当时“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人民需要而导致的结果。那个时候的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没有错的。现在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虽然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社会生产力不再落后,物质文化生活渐次进入小康,人民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再符合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定位了。然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在居住环境、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并且,国家虽然都在进行调控,但一些城乡、区域、行业等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还是日益显现出来,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所以社会主要矛盾必然发生变化。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紧迫、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饱满的热情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