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开启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模式

刊发时间:2017-11-24 A1版  作者:胡一帆

探索新路径  闯出新天地

永德县开启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模式

  本报讯  (通讯员  胡一帆)  永德县积极探索以农业产业化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形成传统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与行业服务四位一体、资源互用、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开启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巩固壮大传统产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7万亩,总产量19万吨,总产值3亿元。全县新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其中:培育发展年加工收入100万元以上规模农业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收入50万元以上规模3家,年加工收入10万元以上规模10家。全县种植甘蔗面积24万亩。种植茶叶17.5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2.6亿元。建成核桃产业基地108.94万亩,核桃产量2.7万吨,总产值4.8亿元。
  规模化发展优势产业。以“一廊一园七区”(“百里坚果长廊”,滇缅铁路遗址园,大雪山乡大棕箐、帮控山、大硝塘、大红岩、大平掌示范园区,崇岗乡忙蚌、大红山示范园区)为主阵地,逐步培育了“坚咖鸡”、“雪山山地鸡”、高山火腿、永德芒果干等特色产业,建成5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29个,1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53个,1000羽以上规模养鸡场30个,畜牧业总产值实现9亿元。大力推进坚果、咖啡、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发展澳洲坚果基地53万亩,产量1091吨,产值4016万元;咖啡基地4.6万亩,产量721吨,产值516万元;药材基地9万亩,产量488吨,产值371万元;蔬菜基地8万亩,产量6.5万吨,产值3亿元;水果基地9.2万亩,产量5.3万吨,产值2.8亿元;烤烟基地8万亩,产量18.4万担,产值2.5亿元。
  品牌效应逐年增强。全县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同时,培育了戎氏、紫玉、忙肺、梅子箐、亮山茗茶、正兴牧业、“10·17牵手号”普洱茶等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5亿元,辐射带动全县企业增效、贫困户增收。
  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实施“党组织+合作社+国有公司+运营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扶贫“五加”模式等有效措施,打造一批以林果、茶叶、畜牧为主的产业合作社,逐步形成“1+X” 互联互补的精准产业扶贫新路径。目前,全县有专业合作社346个,实现116个行政村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同时,按照蔗畜联动、股份合作、集体经济、党建牵引、生态化发展“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以蔗稍养牛为引领,全县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县116个行政村实现专业合作社全覆盖,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收入达2万元以上。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三农”服务网络,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个、乡(镇)“三农”农业服务中心10个、村级农民技术服务员118名、兽医技术服务员125名,建成“永德县好买卖乡村新型商业中心”,118个行政村(社区)建成为民服务中心,注重推行“互联网+”农村电商扶贫,不断拓宽山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返回
2025年07月11日  第776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永德县开启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模式

刊发时间:2017-11-24 A1版  作者:胡一帆 【字体:大 中 小】

探索新路径  闯出新天地

永德县开启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模式

  本报讯  (通讯员  胡一帆)  永德县积极探索以农业产业化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形成传统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与行业服务四位一体、资源互用、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开启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巩固壮大传统产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7万亩,总产量19万吨,总产值3亿元。全县新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其中:培育发展年加工收入100万元以上规模农业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收入50万元以上规模3家,年加工收入10万元以上规模10家。全县种植甘蔗面积24万亩。种植茶叶17.5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2.6亿元。建成核桃产业基地108.94万亩,核桃产量2.7万吨,总产值4.8亿元。
  规模化发展优势产业。以“一廊一园七区”(“百里坚果长廊”,滇缅铁路遗址园,大雪山乡大棕箐、帮控山、大硝塘、大红岩、大平掌示范园区,崇岗乡忙蚌、大红山示范园区)为主阵地,逐步培育了“坚咖鸡”、“雪山山地鸡”、高山火腿、永德芒果干等特色产业,建成5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29个,1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53个,1000羽以上规模养鸡场30个,畜牧业总产值实现9亿元。大力推进坚果、咖啡、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发展澳洲坚果基地53万亩,产量1091吨,产值4016万元;咖啡基地4.6万亩,产量721吨,产值516万元;药材基地9万亩,产量488吨,产值371万元;蔬菜基地8万亩,产量6.5万吨,产值3亿元;水果基地9.2万亩,产量5.3万吨,产值2.8亿元;烤烟基地8万亩,产量18.4万担,产值2.5亿元。
  品牌效应逐年增强。全县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同时,培育了戎氏、紫玉、忙肺、梅子箐、亮山茗茶、正兴牧业、“10·17牵手号”普洱茶等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5亿元,辐射带动全县企业增效、贫困户增收。
  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实施“党组织+合作社+国有公司+运营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扶贫“五加”模式等有效措施,打造一批以林果、茶叶、畜牧为主的产业合作社,逐步形成“1+X” 互联互补的精准产业扶贫新路径。目前,全县有专业合作社346个,实现116个行政村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同时,按照蔗畜联动、股份合作、集体经济、党建牵引、生态化发展“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以蔗稍养牛为引领,全县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县116个行政村实现专业合作社全覆盖,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收入达2万元以上。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三农”服务网络,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个、乡(镇)“三农”农业服务中心10个、村级农民技术服务员118名、兽医技术服务员125名,建成“永德县好买卖乡村新型商业中心”,118个行政村(社区)建成为民服务中心,注重推行“互联网+”农村电商扶贫,不断拓宽山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